战犯内塔尼亚胡必须下台:以军空袭将使黎巴嫩成为下一个加沙
#海外新鲜事##以军空袭黎巴嫩多地致275死1024伤##黎巴嫩#
事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以色列领导人需要永久的战争来维持自己的权力。无辜的生命对他而言根本不重要。
必须制止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当前在黎巴嫩上演的恐怖事件再次揭示了以色列总理的罪行,而在此之前,他已然犯下了许多罪行。当这位失去控制的领导人再次暴行时,英国、美国、联合国及所有理应关注人权与国际法的国家,真的会袖手旁观吗?这一令人震惊的情景实在难以置信。
“再次”是指内塔尼亚胡正在将黎巴嫩南部,甚至整个国家,变成第二个加沙。自10月7日哈马斯的暴行以来,已有超过41000名加沙巴勒斯坦人遇难,其中大多数为平民。周一,以色列军队对黎巴嫩的袭击造成近500人死亡,包括许多儿童。数万人流离失所。在他下台之前,这位总理还要夺走多少无辜生命?
内塔尼亚胡辩称,最近的屠杀是“恢复安全平衡”的必要举措。然而,真正失去平衡的正是他自己。他命令黎巴嫩南部的居民——一个主权国家的公民——立即撤离,表明以色列的空袭将进一步升级,地面军事入侵也可能随之而来。
回顾2006年的失败尝试,如今情况并无改观。内塔尼亚胡的“战略”一如既往地以失败告终。尽管以色列在周一发动了1300次空袭,真主党对以色列的反击却更加猛烈,火箭数量和射程均有所增加。流离失所的以色列居民无法安全返回,这显然是他的首要目标。暴力只会引发更多的暴力,而非安全,只会滋生更多仇恨和报复。
图片
内塔尼亚胡的信息充满矛盾,让人难以信服。他声称此次行动的目标是削弱真主党的实力,并将其赶出利塔尼河以北的边境地区。他自诩关心黎巴嫩平民,恰如其分地关心自10月7日以来被哈马斯扣押的以色列人质,然而许多人已然遇难。
事实上,内塔尼亚胡在试图摧毁哈马斯的梦想目标上失败后,故意加剧与真主党的对抗,制造第二个战场,这正是美国外交官几个月来努力阻止的局面。上周的传呼机和对讲机袭击,以及对主要指挥官的暗杀,都是前奏。归根结底,只有“永久战争”才能让他维持权力。
黎巴嫩总理纳吉布·米卡提坚决认为,必须制止内塔尼亚胡。“以色列对黎巴嫩的持续侵略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灭绝战争,”他说。他呼吁联合国安理会、大会和“有影响力的国家”采取行动,阻止屠杀的扩大。
红色警报频频闪烁。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指出,近期以色列的猛烈轰炸使局势升级,形势“十分严峻”。他们表示,以色列的袭击不仅违反国际法,还有可能构成战争罪。
尽管伊朗发出威胁,但在以色列于7月在德黑兰暗杀一名哈马斯高层领导人后,伊朗出乎意料地保持了克制。伊朗指责内塔尼亚胡故意扩大战争,而他却声称自己并不想扩大冲突。伊朗新总统马苏德·佩泽什基安表示:“以色列每天都在犯下更多的暴行,杀害越来越多的人。”
真主党态度明确,只有在加沙停火协议达成后才会停止发射导弹,直到那时不会妥协。据报道,内塔尼亚胡曾多次阻止此类协议的达成。然而,以色列驻英国大使在接受BBC采访时坚称,这一切都源于北部的恐怖威胁。齐皮·霍托维利所指的恐怖,究竟是谁的?以色列官方的否认与误导仍在继续,且源自高层。
《国土报》评论员阿莫斯·哈雷尔指出,内塔尼亚胡最近的演讲以及与以色列国防军高级军官的谈话表明,他对达成停火协议并不感兴趣,而他的极右翼伙伴则公开反对。他个人的命运似乎比人质的命运更为重要。他选择孤注一掷,发起对真主党的雄心勃勃的行动,并可能间接影响哈马斯。
必须制止内塔尼亚胡,但谁来制止呢?显然不是美国总统乔·拜登。他本周将在联合国重申他的计划,但实际上已经无能为力处理这场危机。他担心一场席卷整个中东的大火可能会损害卡马拉·哈里斯和民主党人在11月大选中的机会。那么他为何不插手?因为他更担心自己显得与以色列对立。
鉴于华盛顿的立场摇摆不定,不要指望基尔·斯塔默政府会主动采取任何有意义的行动——比如暂停英国对以色列的所有武器出口许可证,或是严厉谴责霍托维利。外交大臣戴维·拉米宣称,面对当今世界需要“勇气”和“胆量”。然而,正是这一切在所有西方国家的首都缺失,黎巴嫩可能很快就会因此付出沉重代价。
那么,法院呢?国际法是否能够阻止更多内塔尼亚胡主导的掠夺行为?对此抱太大希望恐怕不现实。令人困惑的是,国际刑事法院的法官们至今未对内塔尼亚胡在加沙涉嫌的战争罪发出逮捕令,而首席检察官早在5月份就提出了这一请求。这种毫无解释的拖延令人质疑其公正性。
联合国本身又如何?要恢复其破碎的权威,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最终采取行动,执行众多被忽视的巴勒斯坦决议,包括最近要求以色列撤离猖獗的犹太定居者的决议。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内塔尼亚胡仍定于本周晚些时候在联合国大会发表讲话。
联合国不应给予他发言的机会,而应禁止内塔尼亚胡进入联合国大楼。如果他出现,外交豁免权不应成为保护他的理由。纽约警察局和联邦调查局应对此采取行动,逮捕并驱逐他,或更好的是,起诉他。内塔尼亚胡构成危险,必须通过一切非暴力手段加以制止。
作者:西蒙·蒂斯达尔(Simon Tisdall),《观察家报》的外交事务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