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造就了有效

四季之爱 2024-09-27 12:53:22
如果每个事情我们都是因为可以看到一个确定的未来而去努力的话,人就会越来越恐惧,害怕失去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而这就是我们从小的教育,我们都认为自己只要学习好了,那么工作就会好,婚姻孩子都会好,总的来说生命就好了。这朴素的想法里面涵盖了很多要控制住的事情,首先就是学历好带来的稳定、高收入、压力不大的好工作。但凡里面有一个不满足的,比如工资虽然高,却工作压力很大,也会认为是不好的。即使工作好了,还要有门当户对的婚姻,也就是对方也要能学历相当,家庭背景相当,最重要的是工作收入和体面程度相当。如果有一些落差那么也会被认为是不幸的缺陷。 在这种思维方式下,婚姻实际上就是一场交易,也是一次创业,投入产出比的较量。即使先把这个问题放一边,也就是这次婚姻的投入是否是有效回报。在之后的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又开始重新来一遍,家长就会用自己的观念来要求小孩,要求他读书、学习、学历、工作、婚姻和他的子女好。这种对好的追求的循环往复也带来了整个社会、文明和人类的低层次徘徊。 人们不愿意去冒险,即使这所谓的冒险其实就是放弃对好的定义罢了。你不能说工作稳定、压力小、工资高就是好。如果这样的话,好的公司都持久不了,因为效率肯定是工作压力和压榨更多的公司更高。所以有的人认为一个公司人浮于事,或者做的事情总是看不到产出,其实是对“好”的进一步误解。因为我们习惯了从学习成绩、考试排名中理解什么是有效付出。 如果你这么努力也没有获得成绩上的反映,那么家长、老师和自己都会开始怀疑自己在做的是不是不对了。同样地,一个公司,一个事业,如果忙活了半天也是失败的,或者至少没这么成功,出人头地,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也是浪费呢?人们习惯看到那些成功的佼佼者,并且用仰视的眼光看着他们。趋同于他们的理论,方法和文化,这种对成功者的崇拜和模仿,反而带来了自己生命力的进一步无效化。 路只有靠自己走得出来,你去看别人的成功的时候,其实发生作用的是自己内心的波澜,那种嫉妒、羡慕以及想要看到他跌倒的内心。而这种内心久而久之会在你的身心造成越来越大的阻塞。最后自己的心理也会越来越习惯用蛮力,那种跺脚憋气恨天恨地恨老公恨孩子最后恨自己的怨气。 就像我们在面对不断的挫折和失败时的心理,你怎么去用一个稳定的内心来面对波澜起伏,你就在不断地体验进步。人只有在能处理各种不同的低落状态时,才可能真正明白什么是高峰。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