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項羽本紀」(一)武·粹、道·德 春秋、战国时,以民为...

飞双看过去 2024-09-27 16:04:54
《史記》 「項羽本紀」(一)武·粹、道·德 春秋、战国时,以民为本的思想尚未横行天下,项羽乃楚将项燕之后,身是将家子弟,唯武力是崇,出身之际便少爱民之心。 他匡合诸侯诛灭暴秦后,打破齐楚燕韩赵魏秦、宋、卫、中山等等原有的封建圈子,建树了一批新的执政王侯,原来的王侯尚在,这些新贵又不熟悉业务,因此,短期内尚未被百姓接纳,不切合民需,基本上未汲取秦国灭亡的教训,此其一;其二,项羽屠城、阬民多,对百姓少安辑,多暴力震慑。总之就是不得民心,当然难得天下。这是不讲天道,道不对,德不生,德不生则不载物,不载物当然难载天下。 随后汉王也不封六国之后,与项羽一样,为何独得天下?因为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民心厌恶了战争,而且六国之后在经历了秦始皇、项羽、汉王三番全国性战争后,其与民的维系关系己极大弱化,形势遽变,生民转而望天下和,盼共主。 五胡十九国(一说十六国)时,前秦符坚统一北方,不久,各地叛乱,与项羽的情况类似,民心未稳,不向符坚。 项羽失天下的其他原因是只讲武道,不讲义道。 一是旌旗不义。汉王先占关中,项羽失约;项羽诛杀义帝,汉王为义帝发丧,皆与义为敌。 二是与义士为敌。张良说"项伯杀人,臣活之",可见张良为人仗义,曾舍身救过项伯;张良又说"臣为韩王送沛公",又可见张良心系家国。项羽与这类义士为敌,无疑是自掘坟墓。还有壮士田横,是个打不死的小强,项羽与他为敌,引发后院起火却无从扑灭。 三是与狭隘之人为敌。张耳、陈余从关系要好至反目成仇,足见二人有狭隘之处,项羽得罪这些人,致使河北无安宁,不能及早地与汉王进行战略决战。 项羽凭恃武力,恣无忌惮地把敌人搞得多多的,把朋友搞得少少的,并且坚决地站在了正道的对立面。当然,他也从来没怕过,他一生就怕过一次,韩信、曹参、灌婴联合搞死龙且后——"项羽闻龙且军破,则恐"。韩信,家喻户晓,曹参、灌婴都做了宰相,从对手实力可见,龙且是独当一面的良将,只在他死后,项羽才恐,整个项羽本纪里,项羽就慌过这一次。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