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不出钱,修好想白用?没门!”2023年,河南濮阳一村庄修路,一位村民因拒绝出资和让出地基,导致新路不得不绕开其家门,当其儿子婚礼当天需要使用这条路时,村民们采取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集体行动,给这位"自私"村民上了一课! 信源:招远融媒2023-10-09——村里修路一男子不愿意出钱出力用他家三十公分土地都不肯 如今 在河南濮阳的一个偏远小村,村里的包工头老刘一个靠着自己的本事在建筑行业闯出一片天地的农村企业家,老刘的成功并没有为他赢得乡亲们的尊重,反而让他成为了村里人人喊打的"铁公鸡"。 老刘的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出身贫寒从小就知道钱的重要性,通过多年的辛勤劳作和精打细算,他终于在建筑行业站稳了脚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包工头。 童年的贫困经历却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吝啬的种子,让他对金钱的态度变得极度扭曲,村里的老支书王大伯曾经说过:"老刘这娃子,小时候可懂事了,谁能想到他现在变成这样?" 确实随着财富的积累,老刘的性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不再是那个热心肠的小伙子,而是变成了一个只顾自己的守财奴。 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去年春天,村委会召开了一次全体村民大会,商讨修建一条新路的计划,这条路将连接村子和县城,不仅能方便村民出行,还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会上大多数村民都表示支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当轮到老刘表态时,他却出人意料地反对了这个提议,"修路花那么多钱干啥?现在的土路不是挺好的吗?"他的话引起了众怒,村支书苦口婆心地劝说:"老刘啊,这可是为了咱村的长远发展,你作为村里的成功人士,更应该带个好头啊!" 但老刘依旧我行我素,不仅拒绝出资,还禁止家人参与修路工作,他的行为激怒了全村人,大家开始用"铁公鸡"这个绰号来称呼他,有村民愤怒地说:"老刘这个人,有钱不还乡,连点公益心都没有,真是白瞎了这么多年的奋斗!" 在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新路最终还是修建完成了,只是特意绕开了老刘家的门前,这让老刘每次出门都要多走一段路,成为了村里人茶余饭后的笑柄。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今年春节老刘的儿子小刘要结婚了,按照当地习俗迎亲队伍要从村口一直热闹到新人家门口,但是就在大喜之日,一群村民居然开着推土机堵住了通往刘家的路! 这一幕把老刘和他儿子都吓傻了,老刘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开始四处给乡亲们赔不是,他得到的只有冷漠的回应,有村民说:"当初修路的时候,你怎么不想想现在?现在知道后悔了?晚了!"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网上引发了热议,有网友评论道:"活该!这就是不讲公德的下场,"也有人表示同情:"儿子是无辜的,何必把火气撒在小两口身上?"还有人分析说:"富不还乡,就是这个结果,老刘应该好好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了。" 从法律角度来看,虽然村民们的做法在情理上可以理解,但从法律角度来看这种行为可能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关于寻衅滋事的规定,他们建议通过正当途径解决矛盾,而不是采取极端手段。 这起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农村公共事务参与的思考,在农村发展中,每个村民都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他们呼吁建立更加公平、透明的村级管理机制,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共同推动农村发展。 老刘的吝啬可能源于童年的贫困经历,导致他对金钱产生了扭曲的认知,这提醒我们在谴责他人行为的同时,也要试图理解背后的原因,以更加包容和理性的态度处理矛盾。 最终在村支书和其他村民的调解下,老刘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不仅补交了应该出的修路款,还主动提出要为村里修建一个文化广场以弥补自己的过错,这个举动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大家也慢慢接纳了老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集体利益,只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 老刘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守财奴"遭报应的教训,它深刻反映了我国农村发展中面临的诸多挑战,从个人层面来看它警示我们要正确看待财富,不能被金钱蒙蔽了良知。 从社会层面来看它揭示了农村公共事务参与、村民责任意识以及乡村治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个事件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也要心系集体利益。 在批评他人过错的同时,也要学会换位思考,只有形成良性互动的村落文化,才能真正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