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的武则天来看望已经奄奄一息的狄仁杰,他向武则天提出了一个要求,武则天含泪答

历史有小狼 2024-09-27 19:34:52

77岁的武则天来看望已经奄奄一息的狄仁杰,他向武则天提出了一个要求,武则天含泪答应。可五年之后,武则天悔不当初“狄仁杰你把我骗得好惨呀!” 在公元700年,随着狄仁杰年事已高,其处理政务的效率和精确度不复当年。武则天,深知国事不可一日无主,特地召见狄仁杰至宫中,商讨未来朝政的接班人选。武则天的提问直接而明确,她需要一位既有德行又具备才能的新宰相。 狄仁杰虽身患老疾,但对朝中人才的了解丝毫不减,他提出了两种选择:若是基于文学造诣和政治资历选择,李峤和苏味道是合适人选;若考虑需要一个能够处理复杂局面的奇才,则荆州长史张柬之是更优选择。 张柬之虽然年纪较大,但其稳重的政治风格及丰富的行政经验使他成为宰相的合适人选。武则天考虑后决定先对张柬之进行提拔,赋予他洛州司马的职位,以观其后续表现。狄仁杰对这一决策虽有些不满,认为张柬之的才能被低估,但也知道这是武则天的权衡之策。 时间推移,狄仁杰健康日益衰退,感知时日无多。武则天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急忙前往狄仁杰府上探望。在这次会面中,武则天再次询问有无其他人选推荐,狄仁杰则提到他曾推荐的张柬之还未得到充分重用。 武则天这才明白狄仁杰对张柬之的重视程度,并意识到可能确实有所误判。因此,在狄仁杰去世后,武则天决定将张柬之进一步提拔,先是授予他秋官侍郎的职位,不久后又将其列为宰辅之臣,以充分发挥其治国能力。 705年,随着狄仁杰逝世已满五年,唐朝宫廷风云突变。当时,武则天已年迈体衰,病榻之上,权势渐衰。就在此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军事政变悄然酝酿并迅速爆发,颠覆了朝堂常态。 虽然张柬之在“神龙政变”中居功至伟,但其背后的真正推手却是已故的狄仁杰。狄仁杰生前一直倡导恢复李唐皇室的正统地位,但面对武则天在位期间的强大武氏集团,及其本人的健康日益恶化,狄仁杰未能亲自实现这一抱负。 在生命的晚年,狄仁杰曾深切感受到自己未能完成的使命。他洞察朝中形势,意识到自己无法在生前看到李唐再兴,于是转而寻找能够继续推动这一目标的适合人选。 在朝中,许多文武大臣或对武氏集团忠诚,或缺乏足够的政治经验和执政能力,最终他选择了张柬之任。选择他的理由有三:一是忠诚不二;二是政治经验丰富,曾任职多个重要职务,如监察御史、中书舍人等,经验丰富;三是在朝中有良好的人脉,能够团结一致力量。 张柬之,原名孟将,生于襄州襄阳,自少年起便表现出过人的才智。他在唐高祖时期补太学生,涉猎广泛,尤其擅长《三礼》。张柬之在唐太宗时期进士及第,此后不断提拔,曾任清源县丞、青城丞等职,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和行政经验。 唐高宗至武则天时期,张柬之的政治生涯达到了顶峰。他历经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中长辈如令狐德棻的重视。 然而,随着武则天的掌权,张柬之的生涯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武则天大肆用人,大量启用亲信,对抗传统士族,这让张柬之等忠诚于李唐皇室的旧臣岌岌可危。 尽管在武则天初期,张柬之因政见问题触怒武则天而被贬,但他在贬官期间仍不忘国事,曾多次上谏,尽管屡遭拒绝。他的政治理念始终未变,即恢复李唐皇室的正统地位。这种坚定的政治立场,使得张柬之在朝内外广受尊重。 在张柬之被任命为宰相后,他积极筹备政变,召集了一批忠心于李唐皇室的将领和官员,包括李多祚、桓彦范、敬晖等。这些人对张柬之的政治能力和人格魅力极为钦佩,因此在“神龙政变”中全力以赴。 政变的直接导火线是武则天的病重和政治空虚。宫中的文武大臣抓住这个机会,首先将武则天的亲信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除去,这两人长期倚赖权势,被许多朝臣视为威胁。 随后,张柬之等人发动武装逼宫,最终迫使武则天退位,将皇位传给太子李显,即唐中宗,并完成了狄仁杰生前的夙愿,也为大唐王朝带来了一线生机。 参考资料:方寄傲编著. 唐史 2 武周代唐[M]. 2022

1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