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到1965年,共计授予10位元帅、10位大将、57位上将、177位中将

界嘉与过去 2024-09-28 10:28:26

1955年到1965年,共计授予10位元帅、10位大将、57位上将、177位中将和1360位少将。那么,在诸多开国将帅之中,究竟谁才是毛主席身边的高参呢?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也是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是朱德元帅,毕竟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朱德就是八路军总指挥,解放战争时期又担任解放军总司令,这样一位全军统帅必定对毛主席帮助甚大,用“左膀右臂”来形容最合适不过。 还有人说,彭德怀元帅才是毛主席身边的高参。1940年,他亲自坐镇指挥的百团大战,极大鼓舞了我军的士气;1947年,胡宗南率20多万反动派军队进犯陕甘宁边区,延安岌岌可危,也是彭德怀元帅指挥仅有的2万人部队与敌人周旋,保证了中央机关的安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军悍然出兵朝鲜、威胁我国东北边境,还是彭老总亲自挂帅,带领志愿军将士们跨过鸭绿江,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罗荣桓元帅、粟裕大将也可以称之为伟人身边的高参。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曾对身边的同志们说过这样一番话:“古有孙子,今有郭子”。由此可见,主席口中的这位“郭子”,是可以与兵圣孙武相媲美的人物,那么他究竟是谁呢? 毛主席所说的“郭子”,正是开国中将郭化若。 1925年,郭化若便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第四期黄埔生,并且秘密加入了共产党。 因为在两次东征、以及北伐战争中表现极为出色,郭化若吸引了时任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的注意。为了拉拢他,蒋介石先后两次找到郭化若,希望他能够为自己所用。然而,郭化若对于蒋介石一门心思搞独裁统治的做法十分反感,便婉言拒绝了对方的好意。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组织上为了保护人才,便将郭化若送到了苏联莫斯科炮兵学校深造。 一年之后,郭化若学成归国,并在第一时间与组织上取得了联系,最终被安排到了红四军第二纵队担任参谋长。 红四军,正是朱德与毛主席的队伍井冈山会师之后整编而来的,朱德担任军长、主管军事,而毛主席担任党代表。 当毛主席第一次见到这个只有20岁出头的年轻人时,不禁激动地走上前去与之握手,言真意切地说道:“欢迎你的到来,我们红四军又多了一位能够带兵打仗的秀才”。 “能带兵打仗的秀才”,是毛主席对郭化若的高度评价,说明他学识渊博、文武兼备。 在随后一段时间的朝夕相处之下,毛主席对他也越来越倚重,接连提拔他担任红四军参谋处处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红军总前敌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务。 而郭化若也不负众望,接连创立了我军的四个“第一”! 1930年,郭化若参与组建了红军第一支工兵部队;长征途中,他靠从敌人手中缴获的电台、以及俘虏的十几名敌军通讯兵,创建了红军第一支无线电部队;抗日战争时期,他将在苏联学到的炮兵知识普及到每一名战士,并于1944年创办了八路军第一所炮兵学校;1946年,经他提议组建了解放军第一支民兵队。 除此之外,郭化若还认真研读过《孙子兵法》,并且将全篇直译了过来。 然而,虽然郭化若对于军事理论研究得十分透彻,但由于他一直在中央机关工作,缺少战场实践经验,这一度成为他心中的遗憾。 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挑起了内战,郭化若得知这一消息后,当即向毛主席申请,希望组织上能够派自己上前线。 毛主席自然明白他的心中所想,便同意了这一请求。 临别之际,毛主席还不忘再三叮嘱道:“理论需要实践,而实践之前更需要熟悉理论,你有这样的愿望,我肯定是支持的,在战场上一定要小心”。 离开延安之后,郭化若先后担任鲁南军区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政委、三野第九兵团政委、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员等要职,参加了鲁南、豫东、淮海、渡江、上海等诸多战役,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55年开国授勋前夕,身为解放军干部管理部部长的罗荣桓,在请示过毛主席之后,起初拟定授予郭化若上将军衔。 然而,当郭化若得知后,竟然直接找到了罗荣桓,态度十分坚决地表示:“我没有直接指挥过大规模的战役,在部队里的资历也不够,上将我肯定是不能接受的,希望组织上能考虑一下,给我了中将就够了”。 最终,在郭化若的坚持下,毛主席还是决定尊重他的意愿,于1955年9月27日授予他中将军衔。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