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跳楼自杀,但故事没有结束 一颗螺丝落在地上,许立志一跃而下。 跳楼自杀后,他成

知墨影视 2024-09-28 10:43:49

他跳楼自杀,但故事没有结束 一颗螺丝落在地上,许立志一跃而下。 跳楼自杀后,他成了名人。他的诗集被众筹发表,翻译成多种语言广泛传播,有关他的纪录片《我的诗篇》拿下国际大奖。 但去世之前,许立志只是几亿农民工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个。 流水线、螺丝钉、铁做的月亮,拼凑出他的生活。他无法与命运握手言和,只能咽下滚烫的愤怒。 许立志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庭的经济状况让他早早地就背负起了生活的重担。为了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他像许多年轻人一样,背井离乡,踏上了前往城市打工的道路。 初到城市的他,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他看到那些高楼大厦,心中想着也许有一天自己也能在这个城市里拥有一席之地。然而,现实很快就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他进入了一家工厂,成为了流水线上的一名工人。每天的工作就是重复着相同的动作,将一个个零件组装起来,就像一颗螺丝钉一样,渺小而又不可或缺。 “每天早上,我一睁眼就想到那长长的流水线,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机器。”许立志曾经对工友抱怨道。 在流水线上,工作时间长、强度大,而且环境十分恶劣。巨大的机器轰鸣声整天在耳边回荡,让人的脑袋嗡嗡作响。车间里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那是机油和金属的混合味道。 许立志的工友们大多也是来自农村的年轻人,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和无奈。大家为了多挣一点钱,每天都在拼命地工作。 “我们就像一群被圈养的动物,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吃饭睡觉。”一位工友无奈地说。 在这样的环境下,许立志感到自己的生活失去了色彩。他曾经热爱的文学,那些优美的诗句,在这个冰冷的工厂里似乎变得遥不可及。 然而,他并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梦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会偷偷地拿出一个小本子,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那些本子上写满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对命运的不甘。 “我不想就这样过一辈子,我觉得我的生活不应该只是这样。”许立志在本子上写道。 他的诗中充满了对流水线生活的厌倦,对城市繁华背后冷漠的批判。他把自己比作是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随时可以被替换,没有自己的价值。 “一颗螺丝掉在地上/在这个加班的夜晚/垂直降落,轻轻一响/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就像在此之前/某个相同的夜晚/有个人掉在地上” 这是他诗中的句子,每一个字都透露着他内心的绝望。 许立志也试图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曾经利用业余时间去参加一些文学讲座,希望能够在文学的道路上找到一条出路。但是,他发现自己与那些有着良好教育背景的人相比,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我去听那些讲座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局外人。他们讲的很多东西我都听不懂,我觉得自己和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许立志沮丧地说。 在工厂里,他的这种文学梦想也不被理解。工友们觉得他是在做白日梦,认为他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赚钱上。 “你写那些诗有什么用呢?又不能当饭吃。”一位工友对他说。 许立志陷入了深深的孤独之中。他在这个城市里,没有朋友,没有亲人,只有那无尽的流水线和永远做不完的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内心的压抑和痛苦越来越强烈。他开始失眠,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脑海里都是那些流水线的画面。他的身体也越来越差,由于长期的劳累和精神压力,他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 “我感觉自己快要坚持不下去了,我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许立志对自己说。 终于,在2014年的那一天,一颗螺丝掉落在地上的声音,成为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他选择了从楼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他的死,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每天都有无数的事情发生,一个农民工的自杀似乎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件。 然而,随着他的诗集被发现,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年轻的生命。他的诗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割开了社会繁华表象下的残酷真相。 他的诗集被众筹发表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人被他的诗所打动,他们从诗中看到了那些被忽视的农民工群体的生活状态。 一位读者在读完他的诗集后说:“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农民工的生活是这样的,他的诗让我看到了他们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他的诗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传播。国外的读者对他的诗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们认为许立志的诗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底层工人所面临的共同困境。 许立志的故事虽然以悲剧结尾,但他的死却成为了一个契机,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农民工这个庞大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他用自己的生命,为这个群体发出了最强烈的呐喊。 在他去世后的日子里,很多年轻人受到他的影响,开始关注社会底层的生活,关注那些被边缘化的群体。一些文学爱好者也以许立志为榜样,他们用自己的笔,去书写社会的真实面貌。 许立志的名字,将永远被铭记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上。他的故事,也将不断地被人们讲述,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那些在社会底层默默奋斗、挣扎的人们。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