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的质量,取决于女性的自我成长!前几天,和几个好友一起吃饭,闲聊之间,话题

情感才子 2024-09-28 10:57:43

亲密关系的质量,取决于女性的自我成长!

前几天,和几个好友一起吃饭,闲聊之间,话题不知不觉就转到了孩子教育上。

朋友A,态度挺坚决的,说孩子有时候就得挨点儿打,还拿自己当例子,说他就是这么被他老爸一路“打”过来的,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C听了,皱着眉,说她特别理解不了,为什么要打孩子呢?

我问她:“你父母是不是从来没打过你?”她点头说是啊。但紧接着,她又说:“可我小时候是留守儿童,每次孩子一闹,我就有种想把他送回老家的冲动。”

D叹了口气,接话道:“我也有这种感觉。我知道打孩子不对,但就是控制不住,打完又后悔。”

我问他:“你小时候是不是总被父母打?”他无奈地点点头。

D好像想到了什么,突然问我,“才子,你们心理学上,是不是有个什么遗传的说法?”

我笑了笑,说:“没错,叫‘代际遗传’。”

1代际遗传:无意识的传承

代际遗传,这个词挺有意思的。简单来说,就是父母那一辈的行为、想法,很多时候不知不觉地就传给了我们,我们自己可能根本意识不到。就像A,他父亲以前用打的方式来教育他,现在他也觉得这样挺对,觉得“不打不成器”,打小孩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这就是完全没有觉察到问题的存在,上一代对待我们的错误方式,我们又不自觉地传给了下一代,然后一代一代就这么传递下去。

C听了我的话,恍然大悟。她跟我们讲了这么一件事:

有一次,她和老公带着孩子去海边玩,结果到了才发现,小孩忘记带游泳圈了。她当时就很生气,忍不住发了脾气。

小孩说:“妈妈你买一个嘛。”可她一看价格,比平时贵好多,就抱怨道:“出来玩真费钱,简直就是花钱买罪受。”

结果,那天游泳圈没买,大家也都没玩好。

C说:“现在想想,这可能跟我妈妈有关。我妈妈经常说‘有什么好玩的,出去玩就是花钱买罪受’。每当出去玩,她总是在一旁抱怨、指责,导致一家人玩也玩不开心。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买一个游泳圈。”

2觉醒与挣扎:难以摆脱的阴影

意识到了这种遗传,是否就能够终结它呢?其实并不容易。

就像C,她从小生活在被抛弃的恐惧里,虽然下定决心不让孩子再经历那种恐惧,但那种恐惧和无力感,在她心中根深蒂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摆脱的。有时候,她还是会冒出想要送走孩子的念头。这其实不是她真的想这么做,而是她内心深处那些未能完全治愈的部分,在悄悄地作祟。

D也深受童年被打的影响。他努力想要摆脱这种影响,但每当情绪失控时,他还是会不由自主地重复父母的行为模式。

当我们信誓旦旦地说“绝不”时,往往却正是“正在”重蹈覆辙。许多心理上受过创伤的人,都有过意识上的觉醒,但遗憾的是,他们最终发现,自己从未真正走出那个怪圈。

3不认同的抗争:另一种束缚

更有一些人,因为创伤严重,形成了一种与父母“对着干”的抗争心理。这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一种防御机制——不认同。

他们选择与父母截然不同的道路,却并未意识到,这其实也是一种被父母影响的表现。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她母亲不喜欢她男朋友,因为他没有一份正经工作。姑娘觉得没有工作可以找,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为什么母亲总要干涉她的事情?

我问她真的不介意男友没有正式工作吗?她坦言,其实自己并没有那么爱男友,只是无法接受自己的想法和母亲一致。这其实就是一种对母亲的不认同,她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摆脱母亲的影响,却并未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另一个困境。

我们需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选择是基于什么。是无意识地对抗父母,还是真正为了自己?要结束代际遗传,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觉醒和觉察,更需要从内在将自己与父母分离开来,活出真正的自我。

4活出自我:超越父母的影子

活出自我,并不是简单地与父母不同。我曾经有位来访者,她父亲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也不顾家,经常在外面打牌夜不归宿。

我问她想找个什么样的伴侣,她说:“别随便发脾气,不要打牌,就可以了。”我问她:“这是依照你父亲的标准,你的呢?”她愣住了。

以父母为对照版本来寻找伴侣,本质上仍然是对自我的限定。要真正活出自我,我们需要承认并接受过去的缺憾已经存在。只有放下对父母身上未得到爱的执着追求,我们才能拥抱崭新的自己。

说到这,我想起了我们的一位1V1学员S。S的父母重男轻女,她从小被忽视、被不公平对待。这种经历让她一方面很自卑,觉得自己不好、不值得被爱;一方面又处处要强。她生了一个女儿,虽然自己对重男轻女深恶痛绝,但总想通过自己的孩子证明女孩不比男孩差。

S对自己的母亲很好,似乎这样就可以证明自己是好的、值得被爱的。同时,她把自己不好的部分投射给了老公,觉得老公无能;而把对母亲的恨意又投射给婆婆,觉得婆婆非常偏心,更喜欢孙子而不喜欢自己的女儿。

结果呢?她跟老公关系不好,跟婆婆关系不好,孩子也疏远她。更让人难过的是,孩子还因此患上了抑郁症。

5育儿先育己:照见内心的镜子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问:

孩子抑郁怎么办?孩子沉迷手机、沉迷游戏怎么办?孩子早恋怎么办?孩子跟自己不亲怎么办?跟孩子没法沟通怎么办?孩子胆小怕事怎么办?孩子情绪不稳定怎么办?……

最怕的就是,养孩子谁不会啊,不都这么养大的吗?根本不重视,也根本意识不到问题。

其实啊,孩子的问题,往往是父母自我成长的问题。当我们看到孩子身上的问题时,其实是在照镜子,看到的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创伤。

为什么很多人明明知道问题在哪儿,却不愿意或者无法做出改变,究其原因,往往是自身的能量不足。

育儿先育己,育己先育心。许多人认为自己年龄大了,就已经足够成熟,但这可能仅仅是生理层面的,心理上却未必真正成熟。

只有当我们愿意去面对自己的问题、去疗愈自己的伤痛时,才能实现真正的成熟与成长。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成为他们生命中最坚实的依靠。

如果你身处其中、无法看清,不妨私信我,我帮你分析。或者学习我们的“心理疗愈课”,借着养育孩子的过程,再把自己养育一遍,让内在的小孩真正长大。

亲密关系中的问题,往往都是自我成长的契机。只有不断地成长、不断地疗愈自己,我们才能更好地爱自己、爱家人、爱生活。

愿我们都能向阳而生,遇见更好的自己!#广告共享计划##才子情感课堂##才子能量节#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