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楚之间的和平未能维持多久。短短三年后,即楚悼王八年(前394年),因郑国的负黍(今河南登封县西南)叛郑归韩,楚国出兵支援盟国郑国,派新任鲁阳公带兵在郑国境内筑城。
楚悼王九年(前393年),楚军就攻打韩国,夺取了负黍。在本次战役中,鲁阳公和韩军战至日暮,相传他三次挥舞兵器赶回太阳,最终赢得了胜利,成语“挥戈回日”由此而来。
楚悼王十一年(前391年),三晋向楚国发起反击。三晋联军大败楚师于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榆关,其中大梁被晋军夺取,榆关仍属楚所有。
当时楚国与秦国边境也有摩擦 ,因楚被晋大败,便只得厚赂于秦,与秦国和好并请求援助。秦国出兵助楚,攻占韩国宜阳的六邑,三晋转而对付秦国,楚国所受的压力才减轻。
在楚悼王在位前期,楚国与晋国接连交战,败多胜少。楚国封君虽然许多都尽忠报国,战死者甚多,面对这一情形,楚悼王急需物色一名贤才,为他富国强兵。
楚悼王十二年至楚悼王十九年(前390年至前383年)间,吴起因遭到谗害,受到魏武侯的猜疑,于是离开魏国,投奔楚国。 楚悼王早就听说过吴起的贤名 ,吴起来到楚国后,立即得到了楚悼王的看重,被任命为重镇宛郡的郡守,防御魏、韩。
由吴起领导并得到楚悼王全力支持的变法,取得了巨大成果。原来“贫国弱兵”的楚国很快强盛起来了。
在吴起变法取得一定成效后,楚国便开始对外扩张,史称“吴起相楚,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吴起首先做的,是征服了南方五岭一带的百越部落,取得洞庭(今湖南、江西南部)和苍梧湖南、广西间。 自楚国征服苍梧以来,中原与岭南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就进一步加强了。此后,吴起又北上征伐陈、蔡之地。关于“北并陈、蔡”的性质,一说陈蔡已亡,此举是巩固楚国所占陈蔡旧地; 另一说陈蔡已亡,此举是夺回被韩魏侵占的部分陈蔡之地;
楚悼王十九年(前383年),赵国攻打卫国,魏国救卫,双方发生激战。战争持续到了第三年,即楚悼王二十一年(前381年)时,楚出兵救赵伐魏。楚的先锋在吴起指挥下,深入魏地,越过黄河,与魏战于州(今河南温县东北)西,随后楚的大军攻出梁门(大梁西北的关塞),驻屯于林中(梁门之北),切断了魏河内地区和河东国都安邑之间的联系,造成魏国破碎而危急的局势。赵凭借楚如此锐利的攻势,进攻魏的河北地区,火攻棘蒲(今河北魏县南),取得大胜,于是南下攻克了魏的黄城(今河南内黄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