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3岁的日本老人带着7000名日本人,在中国的沙漠里300多万棵树,

九文说史 2024-09-28 13:23:14

1990年,83岁的日本老人带着7000名日本人,在中国的沙漠里300多万棵树,甚至放话:“如果我不能把恩格贝变成绿洲,我就从日本最高的楼跳下去!” 当远山正瑛对着7000多名日本志愿者,以及恩格贝当地的居民喊出这句誓言时,人群中鸦雀无声。 彼时的恩格贝,风沙肆虐,寸草不生。作为内蒙古境内的一个沙漠地区,它被称为“地球的癌症”。但远山正瑛,这位83岁的老人,早已决心要治愈这片荒漠。 他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位来自日本的教授。在70多年的生命中,他见证过战争的惨烈,也见证过家乡沙丘的复苏。此时,他站在中国大地上,为了一个更大的使命——带领一群志愿者,改变恩格贝的命运。 远山正瑛的故事始于他年轻时的一段中国之旅。1935年,正值青春的他来到中国留学,在北京的东郊民巷开始研究农耕和植物生态。那时,他并未预料到,几年后,战争的阴霾会笼罩在这片他深感喜爱的土地上。 卢沟桥事变爆发,战争的硝烟迫使他回到了日本。然而,他内心始终无法平静,战争的创伤深深烙印在他的记忆中。 多年后,他不断回想起那些中国的土地,那些无辜的百姓。战争结束后,作为植物生态学家,他开始致力于恢复日本的沙丘,拯救被沙漠化侵蚀的土地。但内心深处,他始终挂念着当年的中国。 1990年,83岁的远山正瑛应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邀请,前往恩格贝考察。当他站在沙漠边缘,面对满天黄沙时,心中涌起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他知道,这一次机会不仅仅是为了治沙,更是一次象征性的赎罪。 那时的恩格贝,几乎没有任何绿色,风沙将大地吞噬,生命在这里仿佛无法存续。面对如此荒凉的景象,远山正瑛立下誓言:“今生今世,不治住这片沙漠,我就不离开恩格贝!” 这句话像是魔咒,驱使着远山正瑛在沙漠中扎下了根。尽管已是83岁高龄,他却亲力亲为,带领志愿者们挖坑、种树、浇水。 远山的严苛和倔强在沙漠里有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要求每一个树坑必须深达80厘米,否则就会当场怒斥志愿者。即便沙漠的温度高达40℃,他仍然不肯让步。 远山的决心不止在中国,他的声音也传回了日本。为了筹集更多的治沙资金,他变卖了自己在鸟取老家的几处房产,但这还远远不够。 于是,他在日本的媒体上呼吁,甚至走上NHK的讲台,向日本国民请求帮助。他以满怀赤诚的态度说道:“请每个人每周省下一顿午餐钱,来支持中国的沙漠绿化。” 这段话打动了无数日本民众。在他的呼吁下,7000多名日本志愿者陆续来到了恩格贝,参与这场绿色革命。 有人自费承担旅途费用,有人捐赠种子和工具,远山的梦想逐渐变得不再遥不可及。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恩格贝的沙漠渐渐被绿色覆盖。从1990年到2001年,远山正瑛和志愿者们在这里栽种了300多万棵树。 白杨树在沙漠中昂然屹立,原本不毛之地的10万亩荒地变成了绿洲。 1995年,远山初见成效的恩格贝吸引了各方关注。100万棵树木象征着沙漠的生命在重生,而到了2001年,这个数字增至300万。恩格贝不仅成为了中国治沙的典范,更是世界荒漠化治理的重要象征。 尽管成就显赫,远山正瑛并没有因此骄傲。他依旧每天在沙漠里忙碌,像是一位与自然斗争的战士。他曾经说过:“只靠报道,世界是不会绿起来的。” 他坚持一线实干,而不是空谈理论。 2006年,远山正瑛在日本去世,享年99岁。在他去世之前,他留下了一个简单的遗愿——将自己的骨灰撒在恩格贝的沙丘中。 他不愿意长眠于自己的祖国,而选择与他战斗过的沙漠共眠。他相信,绿色的希望终会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延续。 恩格贝,这片曾经被称为“地球癌症”的土地,因远山正瑛的努力焕发了生机。如今,300多万棵树木屹立在这里,成为他不朽的丰碑。 远山正瑛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的传奇,更是中日两国人民跨越历史伤痕、共同为未来奋斗的象征。作为一名日本人,他以实际行动弥补了战争带来的创伤,用绿色赎罪的方式表达了对中国的深刻歉意。 他的行为让人们看到了和平的另一种可能性: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化解历史的伤痛。 他曾说:“日本自卫队应该放下枪炮,拿起铁锹,去中国的沙漠种树!” 这是他对和平最深刻的理解,也是在战争阴影下找回人性光辉的最好例证。 远山正瑛在中国的恩格贝留下的不仅仅是300多万棵树,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远山正瑛的名字,将与这片沙漠永远同在。每一片树叶的摇曳,每一丝风沙的起舞,仿佛都在低语着:这是一位来自异国的老人,用毕生的时间兑现了他曾许下的承诺。

0 阅读:12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