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陈毅被叛徒诱骗下山,途中他觉得口渴,于是拐到一农妇家里讨水喝,因为农

雪莲果的去 2024-09-28 15:37:45

1937年,陈毅被叛徒诱骗下山,途中他觉得口渴,于是拐到一农妇家里讨水喝,因为农妇说的两个字,竟然救了他一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中国革命的漫长岁月中,有这样一位将领,他五次陷入绝境,却五次化险为夷,最终成为开国十大元帅之一,他就是陈毅元帅,一位被誉为“福将”的传奇人物。   1933年,国民党政府调集了50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面对着数倍于己的敌军,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最终以失败告终,在这种危急情况下,中央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然而并非所有红军都踏上了长征的道路,陈毅和项英带领着不足八千人的队伍留在了南方,组成了一支游击队。   他们的任务是在敌后展开游击战,牵制国民党军队的追击步伐,为主力部队的长征争取时间。   从1934年10月到1937年10月,陈毅和他的战友们在南方的山林中坚持了整整三年。   这三年里,他们面临的不仅仅是武装到牙齿的敌人,还有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极度匮乏的物资供给。   在这段时期,陈毅至少五次陷入绝境,每一次都是在生死边缘徘徊。   然而,每一次他都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惊人的运气,成功脱险,正是这种屡屡化险为夷的经历,让他赢得了“福将”的美誉。   其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次,发生在1937年春天的大余县。   1937年4月,在上级的指示下,陈毅在梅岭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兵运”工作,即如何从内部瓦解敌人。   参加会议的除了陈毅、项英等核心领导,还有许多地下工作者。   可谁也没有想到是,一位名叫陈宏的地下工作者在返回途中不幸被捕。   面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陈宏最终屈服了,他不仅供出了此次会议的相关内容,还泄露了留守在梅岭的核心人员信息。   更为致命的是,陈宏还告诉了敌人一个重要情报,大余县城的广启安糖铺是红军游击队的地下交通站。   这个消息对国民党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机会,他们立即制定了一个看似天衣无缝的计划,准备一网打尽包括陈毅在内的红军高层。   他们强迫陈宏写了一封密信,谎称中共中央有重要指示要传达给陈毅。   收到密信后,陈毅带着中共梅山区委书记黄占龙前往县城,根本没想到这是国民党设下的陷阱。   因为是“中央”指示,当时陈毅和黄占龙提前到达大余县,准备先去地下工作者陈宏家中探听消息。   在陈宏家门口,他们遇到了正在洗衣服的陈宏妻子,当他们询问陈宏的去向时,这位年轻妇人头也不抬,用浓重的方言回答:“到团部去了”。   就是这句话,成为了改变历史的关键,陈毅和黄占龙都是外地人,对当地方言并不熟悉。   他们将“团部”误听成了“糖铺”,以为陈宏已经去了地下交通站,这个误会让他们改变了原定计划,转而前往糖铺。   就在他们即将抵达糖铺时,陈毅敏锐地察觉到了异常,他发现糖铺周围有国民党士兵把守,立即意识到可能有诈。   两人迅速躲入附近的一家茶馆,暗中观察情况,就在此时,糖铺的一位工作人员冒着巨大风险,悄悄接近陈毅,低声告诉他陈宏已经叛变,让他们赶紧离开。   正是这一系列看似偶然的事件,让陈毅躲过了这次险境,如果不是那句被误解的方言,如果不是陈毅的警觉,如果不是那位勇敢的地下工作者及时示警,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   这次惊心动魄的经历,不仅体现了陈毅等人的机智勇敢,也展示了革命同志之间的团结互助。   正是这种智慧和团结,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在危难中绝处逢生,坚持着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陈毅的“福将”传奇,不仅仅是个人的幸运,更是革命意志的体现。   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正是像陈毅这样的革命先辈们的坚持和牺牲,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他们的故事,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敬仰!   (信息来源:河北新闻网——2015-02-26《陈毅:三年游击战争中五次脱险》)

0 阅读:115
评论列表
  • 2024-09-28 18:20

    陈毅的梅岭三章记下了那一时期,记得其一是,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