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一广西农民看到台风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破坏后,不顾他人异样的眼光和质

修竹崽史册 2024-09-28 19:13:49

1986年,一广西农民看到台风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破坏后,不顾他人异样的眼光和质疑,花了30年只做一件事,最终让人们对他刮目相看。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澎湃新闻 2022年3月22日 关于《【记录】北海“中国好人”陈光权,用30多年时间徒手建起涠洲岛北岸第一个避风港》的报道) 在北部湾的碧波之中,静静地躺着一座被誉为“北部湾明珠”的海岛——涠洲岛,作为广西最大的海岛,它不仅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闻名,更因为岛上居民独特的海岛文化和渔业传统而引人注目,这里的居民以客家人为主,世代与海洋共生。 198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袭击了涠洲岛,给这个平静的海岛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时,岛上还没有完善的避风港,许多渔船来不及躲避,被狂风巨浪吞噬。 在这场灾难中,超过100艘渔船被摧毁,无数渔民失去了生命,这一幕深深刻在了一个名叫陈光权的普通渔民心中,当他站在海滩上,看着那一具具被冲上岸的尸体时,他想要为这个岛建造一个避风港,让渔民们有一个安全的庇护所。 很多人都对陈光权的想法嗤之以鼻,然而,陈光权却坚持自己的信念,他选择了岛东部的一个小沟岔作为建港地点,开始了他的“愚公移山”之旅。 建港的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陈光权需要面对的不仅是巨大的工作量,还有恶劣的自然环境,他发明了一套独特的搬运大石块的技巧:用铁棒撬动海里的石头,再用小石块调整方位,最后利用潮汐的冲力将石块推到牛车上。 每天,陈光权都要根据潮汐变化安排工作,在潮落时垒堤坝,挖深港口内的泥沙,这种高强度的劳动让陈光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的牙齿因长期咬紧而松散脱落,手指关节变形,右手无名指的第一个关节甚至被压断。 即使在家庭遭遇困难、亲人离世的艰难时期,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建港事业,他的这种精神感动了很多人,渐渐地,有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主动帮助他。 陈光权的努力慢慢开始显现成效,他建造的避风港逐渐成形,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马拉港”,这个名字源于陈光权最初用马来拉运石料的情景,但这个名字已经深入人心。 “马拉港”的建成对当地渔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百艘渔船可以就近回港,大大提高了渔民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陈光权的故事并没有随着“马拉港”的建成而结束,30多年来,他一直守护着这个港口,每当台风来临前,他都会守在港口入口,指挥渔船有序入港避风,他的无私奉献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 2019年5月,陈光权荣登“中国好人榜”,被评为“助人为乐好人”,他的事迹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当地的道德楷模,激励着更多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陈光权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在面对困难时,坚持和毅力可以创造奇迹,他的行动体现了涠洲岛客家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轻霜打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他个人的坚持中,也体现在整个社区对他的支持上,当地人常说“同船合条命”。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