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小记·可赏可食的糖画 有哪位大师,靠一块石板一勺饴糖浆就能完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而且这画还能赏能食。 估计没有哪个油画或国画大家能出来接招。 今天要介绍一位糖画大师--老唐。 唐大师今年七十挂零,大半生与糖打交道,也以糖为生。 十多岁时,当同龄孩子都在读书的时候,幼唐就挑着一副换糖担,用他的斩白糖换人家的废铜烂铁和牙膏壳、肉骨头,龟背壳。有时运气好,也有孩子拿着铜板、铜钱来换糖吃。 年轻时的小唐不知怎么就进了镇上的烟糖商店,当起了糖果部的营业员。 这伙计做生意有一绝,那时糖要凭票供应,你给他一两糖票,不管你要什么糖,一勺也好一把也罢,他手好像就是把秤,放到秤上一称,正好。那秤杆是平平的,在包装时他会再给你加点散糖或扔一粒糖进去。所以镇上人要买糖时都喜欢在小唐手上买。 可是尽管看他似乎是加了点,然而回家一称,不多不少,正好是那糖票上的份量。 买的和卖的谁都没捞到便宜,当然也是谁也没吃亏。 后来改革开放了,小唐也成了中唐,聪明的他做了吃螃蟹的人,他离开了烟糖商店,重又挑起了那副糖担。 不过这次里面再不是斩白糖了,换成了各式各样的水果糖和赤膊滚砂糖,五颜六色,煞是好看。 中唐介绍这赤膊糖是果汁的,不同颜色就是不同的果汁和口味。 这挑担为中唐赚了第一桶金。 中唐在镇中心租了个店面,经营各种进口糖和高级糖。 那时巧克力、朱古力和太妃糖都是稀罕物,很多人都以吃上巧克力为一种享受。 多年下来,中唐买了点旧房,又过几年,拆了旧房翻新房,反正给人的感觉就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渐渐的,中唐变成了老唐,这时的市场经济也繁荣起来了,这糖铺生意也不如以前了。 自以为功成名就的老唐懈怠了,在店铺里放上了麻将桌,上午牌局,下午麻局。人来人往的不少,真正的客户少了。来来往往的都是赌友。 开始小来来,后来就收不住了。不知什么时候,糖店换招牌了,老唐被逐出了糖店。 老唐又回到了幼唐时代,重又挑起了糖担,这时的老唐已是五十出头,六十不到。 换糖和卖糖是不行了,人家网上、超市去买,至少比在你那买有面。 老唐消失了,老唐又回来了。 这次回来的老唐担子里的物件换了:前面是一只糖浆桶,后面是箩筐上的一块尺余见方的小石板,手里拿着一只崭新的小铜勺。 老唐在学校门口停了脚步,用那小铜勺舀了一勺糖浆,在那石板上作起画来。 龙、凤凰、孔雀、狮子、老虎,每件都是那样的逼真,那样的神似。厉害就厉害在舀多少糖浆作画,等画完,勺中正好也空了,而且这画都是一笔完成,没有重复,抑扬顿挫恰到好处,可以这么说:件件皆精品! 作品很快就被放学的小朋友一抢而空,老唐又赶着做,排队小朋友的队伍转了弯还拖了尾。 老唐又恢复成了小唐、中唐,估计要不了多久,老镇上那糖店又得姓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