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要你缴纳一万五千元就能领一百五十万的福利,你信不信?没错,您可能一眼就看出这就是诈骗分子惯用的诈骗伎俩,可有人就相信了,且还对诈骗分子感恩涕零。 9月26日,在湖南郴州的一列火车卧铺车厢里,一小伙孟先生在找过道里的插座给自己的手机充电。 过道上,孟先生看到一个老人正坐在公共的椅子上用着放大镜看手机信息里的内容。此情此景,热心的孟先生便想着帮老人将手机里的字体调大。 细心的孟先生发现,老人正看的手机内容为与聊天内容,且聊天界面非常用的APP,里面一条疑似诈骗的聊天内容引起了孟先生的警觉,即“缴纳一万五千元即可领取一百五十万的福利”。 意识到老人可能遭遇诈骗,孟先生马上报告给列车上的乘警。 后经过乘警的核查之后,确认老人遭遇的确是一起诈骗。 乘警随即向大妈耐心的解释了诈骗分子惯用的诈骗手法,并叮嘱千万不要向陌生人转账,建议她下车后联系家人并报警。 孟先生这“多管闲事”的行为不仅避免了老人的损失,同时也生动地给在场的人员特别是中老年人上了一课,切勿偏听偏信,切勿向陌生人转账。在面对网络上“掉馅饼”的事情,要仔细甄别,莫要因为贪图小便宜的心理落入诈骗分子的圈套内,遭受更大的损失。 老年人群体是防诈骗的重灾区,多数老年人喜欢占小便宜,他们消息闭塞,防范意识薄弱,这让诈骗分子有了更多的可乘之机。 当然,也有高知识分子群体会遭遇电诈。诈骗分子在针对这类老人时,用的手段更高明,话术更专业性,容易让人对他们的说辞信以为真。 总之,电诈分子会根据不同的人对受害者事实“对症下药”。不同的身份背景、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产情况等作出不同的应对方法。当然,你不用怀疑他们获取信息的手段,他们会用各种渠道收集你的个人信息。 在农村偏远地区,电诈分子会以听讲座方式并以发盆、鸡蛋、面粉等方式留人实施诈骗。过程中他们会引导老人购买他们高价格低质量产品,诸如保健品、电子产品和家电等一类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没有质量保证,甚至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 当你回过头想要找他们售后的时候,你才发现你根本找不到人。 电诈离我们不远,时刻围绕在你我中间。老年人在遇到类似要求转账或购买大额商品时,首先要告知家里的年轻人,让家人参与一起做定夺。必要时,可寻求警方的帮助。 同时,年轻人要多给家里的长辈灌输防骗知识和技巧,还有就是处置方法。 预防诈骗的最佳方式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亡羊补牢虽可能挽回损失,但必定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哪些人容易在电信诈骗中被骗?# #怎样防诈骗# #小伙看到阿姨手机聊天内容转身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