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1岁的余二妹,花光2000多万元积蓄,卖了母亲留给她的房子,借了外

自由的百灵鸟 2024-09-29 16:35:09

2011年,81岁的余二妹,花光2000多万元积蓄,卖了母亲留给她的房子,借了外债,从“富婆”变“负婆”,她究竟要干什么? 81岁高龄的余二妹,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要在家乡建一座"瓷宫"。这位出身贫寒的老人,为了这个梦想,竟然花光了2000多万元的积蓄,卖掉了母亲留下的房子,甚至还背负了外债,从原本的"富婆"变成了"负婆"。是什么让余二妹如此执着?   原来,余二妹与陶瓷结下不解之缘,要追溯到她12岁那年。年少的她师从舅舅学艺,不久便娴熟掌握了制陶的诸多工艺,展现出非凡的天赋与领悟力。凭着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余二妹的陶瓷技艺日益精进。她相继踏入景德镇数家知名瓷厂进修,其作品屡屡获国内外业界赞誉。就连日本瓷板画大师田本一郎,都慕名前来向其求教。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创业的机遇。余二妹决然舍弃体制内的优渥待遇,勇敢创办属于自己的陶瓷厂,从此踏上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创业之路。  随着陶瓷产业的迅猛发展,余二妹敏锐地察觉到,一些古老的制瓷工艺,面临失传的危机。一些年轻的陶瓷从业者,不愿再像老一辈那样,沉下心钻研技艺。作为一名痴迷陶瓷的匠人,余二妹感到十分焦虑。她毅然决定投身古法柴窑的研究,即使周围人都觉得她在"自讨苦吃"。   古法柴窑,是一门烧制瓷器的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需要在柴火高温下烧制数天,成本高,对技术要求也高。余二妹为了掌握这门技艺,废寝忘食地钻研,跑遍产瓷区向老艺人讨教,吃尽了苦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年的试验,余二妹终于掌握了这门失传的手艺。   从那时起,余二妹一边经营瓷厂,一边用古法烧制瓷器。那些出自她手中的陶瓷,每一件都透着厚重的岁月感,温润如玉,让人爱不释手。为了留存这门手艺,余二妹废寝忘食地投入烧制,竟然收藏了60000多件精美的古法瓷器。即使到了80岁高龄,她仍然不愿休息,事必躬亲,从选料到烧制,亲力亲为。   就在这时,一次送货的经历,让余二妹萌生了建造"瓷宫"的念头。那一天,她随货车来到天津,无意中参观了"中国陶瓷博物馆",顿时被震撼到了。那座由无数精致瓷片筑就的宫殿,于阳光下璀璨闪耀,美幻绝伦,散发着迷人的光彩,令人心醉神迷。凝视着这座绮丽的建筑,余二妹的心底猛然涌起一个果敢的念头:“我也要打造一座陶瓷宫殿!”"   这个念头一旦萌生,就再也无法压制。余二妹坚信,作为千年瓷都,景德镇最有资格拥有一座"陶瓷博物馆",用以展示深厚的制瓷文化和精湛的陶瓷工艺。她向家人袒露这个想法,孰料竟遭遇家人的强烈抵触。但余二妹向来随心而行,就这样怀揣梦想,只身来到浮梁新坪村,开始了"瓷宫"的筹建。   余二妹建造"瓷宫"的过程,可谓困难重重。当地有明文规定,建筑必须先获批准,才能动工,否则就属于违建,要强制拆除。但余二妹等不及批文下来,就迫不及待开工了。结果施工屡屡遭管理部门喊停,文稿数番修改,余二妹几近精神崩溃,内心饱受折磨。所幸,此事最终获得了省政府的关注与重视,这无疑给相关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和契机。官员们实地了解情况后,被余二妹的执着打动了,特批了建设许可,还给予了大力支持。   有了政府的支持,余二妹如虎添翼。为了节省开支,她干脆在工地旁搭了个简陋的茅草棚,昼夜督工。由于"瓷宫"选址偏僻,水电没有接通,余二妹就随工人们一起,点着油灯,顶着闷热和蚊虫叮咬,坚持工作。建设耗资巨大,很快余二妹就花光了所有积蓄。为了筹钱,她甚至卖掉了母亲留下的房产。然而,即便如此,资金依旧极为匮乏,难以为继。亲朋好友们看不下去,纷纷劝阻余二妹,并以断绝关系相威胁。面对重重阻力,这位倔强的老人虽然也会黯然垂泪,但从不后悔,更不言弃。   就这样,历经千辛万苦,耗时5年之久,"瓷宫"终于落成。据统计,整个工程总共投入超过6000万元。落成后的"瓷宫",是一座按当地传统土楼样式设计的建筑。只不过,它的墙壁上,镶嵌了60000多片珍贵的瓷器碎片,熠熠生辉。   就在人们以为余二妹要大赚一笔的时候,这位"又红又专"的老人,再次出人意料。她竟毅然决定,将价值连城的"瓷宫"无偿捐赠给当地政府。原来,历经几年的艰苦奋斗,余二妹早已明白,"瓷宫"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个人。只有交给政府,才能最大化它的社会价值,让更多人受益。   余二妹的慷慨举动,让官员们十分感动。为了管理好瓷宫,当地政府决定,将其列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面向社会开放。2016年国庆,一座美轮美奂的"瓷宫",正式向公众敞开大门。宏伟壮丽的建筑,精美绝伦的装饰,再加上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大家无不为制瓷工艺的精湛和陶瓷文化的深邃所折服。   如今,"浮梁瓷宫"已经成为景德镇的新地标,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余二妹的子女,也终于理解了母亲的执念,并为她的大无畏精神感到骄傲和自豪。回首往事,余二妹对记者说:"能为家乡做点事,我觉得这一生就值了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