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牺牲后,刘思齐经常去中南海看望公公毛主席,谁知警卫员却阻止了她,甚至私自没

雪莲果的去 2024-09-29 16:37:09

毛岸英牺牲后,刘思齐经常去中南海看望公公毛主席,谁知警卫员却阻止了她,甚至私自没收了她的出入证!主席得知后勃然大怒,立马给警卫局打去电话。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6年1月7日,一个寒冷的冬日,在延安的一个小院里,18岁的刘思齐第一次见到了比她大8岁的毛岸英。   这个刚从苏联学成归来的青年,带着一身革命的朝气和对祖国的赤诚之心,给刘思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年后的1948年,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刘思齐和毛岸英再次相遇,此时的刘思齐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而毛岸英也愈发成熟稳重。   在西柏坡的日子里,毛岸英和刘思齐的感情日渐深沉,他们一起讨论国家大事,畅想新中国的美好未来,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偶尔漫步于西柏坡的山间小路。   这段感情,既有革命青年的热血激情,又有年轻人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1949年10月16日,北京中南海菊香书屋的西房里,一场简朴而庄重的婚礼正在举行。   新郎毛岸英身着一件在外事场合当翻译时穿的制服,脚蹬一双半新的皮鞋,新娘刘思齐则穿着一件灯芯绒上衣,脚踏一双新买的方口布鞋。   这对新人的装扮虽然朴素,却洋溢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艰苦朴素之风。   婚礼上,毛主席将自己1945年去重庆谈判时穿的一件黑色大衣作为结婚礼物送给了新人,这件大衣不仅是一件实用的礼物,更承载了毛主席对儿子儿媳的深厚期望。   他幽默地对新人说:“白天让岸英穿,晚上可以盖在被子上,两个人都能受用。”   但是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朝鲜战争爆发了,毛岸英作为中国志愿军的一员奔赴朝鲜战场第一线,而在临走的时候他交代了妻子刘思齐三件事。   第一件就是希望刘思齐可以完成学业,不要因为自己选择放弃学业去参加工作。   第二件事就是希望妻子可以代替自己,每周的周六都去探望毛主席。   第三件事就是代替他照顾毛岸青,他说,毛岸青的自理能力比较弱,希望她这个做嫂子的可以多照顾一点。   当时的刘思齐怎么也想不到,这竟是丈夫留给她的最后嘱托。   1951年1月2日,毛主席正在北京的新六所办公室工作,周总理神色凝重地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电报。   这份来自朝鲜战场的电报,承载着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毛岸英已经在1950年11月25日的一次轰炸中牺牲。   得知这个噩耗,毛主席的反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没有失声痛哭,相反他沉默了很长时间,一支接一支地抽着烟。   良久,他才长叹一声,说出了那句后来广为流传的话:“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战争嘛,总要有伤亡。”   毛主席深知,作为一国领袖,他不能在个人悲痛中沉沦,更重要的是,他还要考虑如何向儿媳刘思齐传达这个消息。   出于对刘思齐的关心和保护,毛主席决定暂时隐瞒这个真相,他担心年仅21岁的刘思齐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   这个决定,让毛主席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每次面对刘思齐时都倍感煎熬,他不得不装作若无其事,用各种理由搪塞刘思齐关于毛岸英的询问。   直到1953年,刘思齐才从毛主席口中得知丈夫牺牲的消息,这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让年轻的刘思齐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丈夫牺牲后,刘思齐反而更加频繁的前往中南海看望毛主席,但是由于她太过频繁,居然被警卫员收回了她进出中南海的特别通行证。   当时国内环境风云诡谲,这些警卫员在个别人的授意蛊惑下,认为这是丧夫的刘思齐已经不算是毛主席的儿媳,因此他们才敢没收刘思齐的通行证。   此消息传到毛主席耳朵里时,毛主席罕见的动了怒,立马给警卫局打去了电话,要求他们将通行证完好无损的交到了刘思齐的手中,并且惩罚了那些被蛊惑的警卫。   为了帮助刘思齐走出阴霾,毛主席决定送她去莫斯科大学深造,在异国他乡的日子里,毛主席与刘思齐保持着频繁的书信往来。   在这些信件中,毛主席不仅关心刘思齐的学习和生活,还常常鼓励她要坚强,要为死者、为父亲、为人民而活。   在毛主席的鼓励和支持下,刘思齐逐渐走出了丧夫之痛,重新振作起来。   1962年,在毛主席的劝说和安排下,32岁的刘思齐与空军学院教师杨茂之重新组建了家庭。   婚礼当天,毛主席欣喜若狂,他不仅送上了自己创作的《卜算子·咏梅》作为贺礼,还给了300元钱让刘思齐自己购置礼品。   这首词中“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诗句,仿佛是对刘思齐人生新阶段的美好祝福,也是对自己这位儿媳最好的祝福。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3年07月05日《毛泽东劝儿媳刘思齐改嫁:是时候了》)

0 阅读: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