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真是闹大了!无锡一位大姐,原本想着320万存银行,稳稳当当赚个4%的利率,

空评你好趣事 2024-09-29 18:42:52

这事儿真是闹大了!无锡一位大姐,原本想着320万存银行,稳稳当当赚个4%的利率,一年后能拿到近13万的利息,美滋滋。结果到期去取钱,一看账户,只剩下12万,这心情可想而知,跟坐过山车似的,直接从山顶跌到谷底。银行一句“帮你买理财产品了”,就想让大姐再等一年,这操作真是让人目瞪口呆。大哥当然不干了,要求立刻还钱,结果银行保安一出手,大姐只能老实趴着不动。后来大姐把银行告上法院,结局让人意外。 李秀敏和她的丈夫挑了一个月的房子,终于看中了一套180平米的房子,高兴地交了30万的定金。 2017年,她家的老房子拆迁,分到了320万的拆迁款。 李秀敏原本打算直接买套房,为儿子将来的婚房提前做好准备。 但是那时候房价高得离谱,夫妻俩觉得不能急,怕花冤枉钱,决定再等等,最迟明年再买房。 于是,李秀敏决定去银行存一年的定期,明年取出来买房。 银行经理看到她要存320万,眼前一亮,这可是个大客户啊!立刻把她请到了VIP室。 经理一个劲地推荐理财产品,说了半天的好处,但李秀敏压根儿没听进去。 她不是有钱人,没有闲钱理财,她直截了当地告诉经理:“我就存一年,明年要取出来买房的。” 经理也没强求,就给她推荐了一个4.4%利率的存款业务,说一年后能有将近13万的利息。 李秀敏听了心里美滋滋的,这利息拿来装修房子正好,真是太划算了。 经理拿出一堆文件,让李秀敏签字。李秀敏对银行很信任,也没仔细看合同,再说那些专业术语她也看不懂。 她五十多岁了,看多了字眼睛就花,心想银行总不会坑人吧。经理指哪儿她签哪儿。 一年后,也就是2018年4月,存款到期前一个月,她和丈夫已经在到处看房,还交了30万的定金。 李秀敏兴高采烈地去银行取钱,准备连本带利一次性买下房子,不想做房奴。 谁知道,一查账户,竟然只剩下12万,李秀敏吓得脸色都变了,忙问柜员:“这是怎么回事?” 柜员说:“这12万是利息,但320万的本金呢?” 柜员回答:“您的320万买基金理财了呀,您当初自己签的字,钱已经转到另一家公司账户上了,您不记得了吗?想取这笔钱,得再等一年。” 李秀敏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笔12万的利息,不是存款利息,而是理财利息。 她当时还以为签的是储蓄合同,怎么就变成了理财合同呢? 她明明跟经理说好了第二年要用钱买房,怎么经理还是给她买了理财呢?定金都交了,房子不买定金就没了,这可怎么办? 柜员告诉她,这个理财是自动续存的,因为她没及时来取,钱就自动续存到下一个一年期的理财里了。 李秀敏气得火冒三丈:“你们银行偷偷给我做理财,到期了也不通知我,让我现在拿不出钱来买房,这算什么事!” 李秀敏的声音提高了八度:“我要求你们银行立刻把钱还给我!” 没想到,银行不仅没人出来解决问题,两个保安看她情绪激动,竟然直接朝她喷辣椒水。 辣椒水溅到李秀敏的眼睛里,疼得她趴在等候区的椅子上,动也不敢动。 银行让她去找基金公司要钱,基金公司却说是银行卖的,应该找银行。 李秀敏明白了,这两家公司在互相踢皮球,再这么下去,只有自己吃亏。 于是,李秀敏一纸诉状,把银行和基金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他们连本带息归还她的320万。 这起案件,从法律角度来看,又将如何判决呢? 后来,法院判决银行败诉,归还李秀梅本金320万,并支付利息,同时赔偿李秀梅8万损失费。 银行作为经营者,在推销理财产品时,应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银行未明确告知李秀梅理财产品的性质、期限等信息,未经李秀梅同意擅自更改其存款计划,侵犯了她的消费者权益。 有网友这么评价这事: 这事儿办得真不地道!银行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客户相信你们,你们却拿人家当傻子,推荐不适合的产品。 你怎么看?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