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却不能回的民族!他们说得一口流利的朝鲜语,但从来没去过朝鲜。这群神秘的群体,

住顶楼小邹 2024-09-29 20:09:11

有家却不能回的民族!他们说得一口流利的朝鲜语,但从来没去过朝鲜。这群神秘的群体,就是散落在中亚的35万朝鲜人。他们到底是从何而来? (信源:离散聚合,韩国影视中的海外群体——2024-03-10 ·澎湃新闻)   2009年,韩国总统李明博的中亚之行,意外掀开了历史的一角,把一群躲在角落里的“高丽人”给拽到了镁光灯下。   这35万“高丽人”到底是何方神圣?为啥他们会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高丽人”这三个字背后,藏着的是一段比八点档电视剧还要狗血的历史。   时间回到19世纪60年代,那时候的朝鲜半岛就跟个火药桶似的,战争不断,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苦哈哈的。   为了混口饭吃,有些朝鲜人就开始往外跑,跑到沙俄的远东地区去碰运气。那儿地大人稀,正需要人手来搞开发,朝鲜人的到来正好解了燃眉之急。   沙俄政府还挺大方,给了这些新来的“拓荒者”土地和房子,让他们在异国他乡扎下了根。   可惜好日子没过多久,1910年日本和韩国合为一体,这下朝鲜半岛的气氛就变得有点微妙了。   沙俄政府也开始对朝鲜人侧目而视,虽然没赶他们走,但心里已经开始打小九九了。   到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那边风云变幻,斯大林老大哥开始搞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远东地区的朝鲜人就这么被卷进了政治漩涡。   他们不服管教,还敢反抗,这让斯大林老大哥很不爽。再加上苏日关系紧张,斯大林老大哥就越发觉得这些朝鲜人靠不住。   于是,在克林姆林宫的密室里,一个冷酷的决定出台了。1937年8月,近20万朝鲜人被强行打包,送上了前往中亚的流放列车。 这两周的准备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世界末日的倒计时。   车厢里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食物简陋得能让人眼泪掉下来,疾病像瘟疫一样蔓延,死亡的阴影就像个甩不掉的幽灵。   这些人心里明白,这次流放之旅,很可能就是一场生死未卜的冒险。但他们别无选择,只能任由命运的列车载着他们,驶向那个未知的远方。   在中亚那片广袤无垠的荒漠和戈壁上,这群追梦人踏上了新的征程,但他们很快发现,这里并不是他们梦想中的乐土,而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新战场。   语言不通,文化迥异,生活习惯大相径庭,这一切都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但生活不给他们退路,他们只能咬紧牙关,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重新出发。   他们挥舞着锄头,开垦着荒芜的土地,修建着水利工程,一点点地将这片贫瘠之地变为沃土。 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赢得了当地人的敬意,也逐渐在中亚社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然而,“不信任者”的标签像一块甩不掉的狗皮膏药,紧紧贴在他们身上。 他们的行动受到限制,教育机会被剥夺,甚至连自己的民族文化都被压制。这种“身份认同”的困境,成为了几代中亚朝鲜人心中难以驱散的阴霾。   到了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中亚各国纷纷独立,这对于生活在那里的朝鲜族后代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场考验。 韩国的经济奇迹一度让他们看到了曙光,但文化和现实的差距又让他们犹豫不前。   在这个过程中,“高丽人”这个融合了历史和现实的新身份诞生了。它不仅承载着对过去艰苦岁月的回忆,也寄托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中亚“高丽人”的历史,就像一部浓缩的人类迁徙史和文明交融史。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不再是无助的漂泊者,而是勇敢的拓荒者。 他们的未来,就像那片曾经荒芜如今生机勃勃的土地一样,充满了希望和可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