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硕士出身的县委书记,语出惊人:“当官之所以腐败,无非养儿子,买房子,当官不贪

傻瓜叫阿哥 2024-09-29 21:47:47

清华硕士出身的县委书记,语出惊人:“当官之所以腐败,无非养儿子,买房子,当官不贪照样可以过得很好,”我不用养儿子,他从很小学习就很好,大学考入了北大,我不用买房,国家给我提供人才房,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我不用贪,儿子是北大的!” 清华硕士出身的县委书记语出惊人,道出官场“怪现状”?!

这位履历非凡的县委书记,在一次会议上抛出了石破天惊的观点:当官的腐败,说到底就是为了养儿子、买房子。 他更是以身作则,直言自己儿子从小学习优异,考入了北大,自己也住在国家提供的人才房里,根本没有贪污的必要和动力。

这番话语看似狂妄,却引人深思。难道养儿子、买房子,真的成了官员腐败的“万能借口”?这位书记的言论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他所描述的“怪现状”,又是否真的存在? 2016年12月,一封辞职信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陈行甲,这位曾经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选择在仕途正盛时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五年的巴东县。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有人赞扬他的勇气,有人惋惜他的离去,更多的人则在追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做出了如此决绝的选择?

故事要从五年前说起。2011年,刚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的陈行甲,被任命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县委书记。 初到巴东,迎接他的除了当地淳朴的民风,还有意想不到的“考验”。商人送来的金条、手提袋里成捆的港币…… 这些赤裸裸的诱惑,让陈行甲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权力的重量。然而,看着巴东17万贫困人口挣扎在温饱线上,这些“礼物”在他眼中,却成了莫大的讽刺。

陈行甲暗下决心: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对得起巴东百姓的信任。他顶着压力,对巴东的腐败问题展开了深入调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一个普通的镇财经所,一年购买柑橘的费用竟高达22万元,招待和购买土特产的支出更是高达33万元。 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政府工程项目中充斥着各种违规操作:项目预算随意追加、招标过程暗箱操作、干部带薪离职插手工程……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腐败的毒瘤。

巴东看守所搬迁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计划投资2984万元的项目,中标价仅为2932万元,但在工程完工后,结算款却飙升至近8000万元。 巨额的资金差异,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利益输送?陈行甲敏锐地意识到,这绝非个例,巴东官场的水,比他想象的还要深。

在一次县委大会上,面对800多名与会人员,陈行甲公开表明了自己铁腕反腐的决心。没有慷慨激昂的演讲,也没有声色俱厉的指责,他只是用平静而坚定的语气,将调查结果和自己的决心和盘托出。 会场鸦雀无声,落针可闻。清白的人义愤填膺,贪腐的人则如坐针毡。陈行甲深知,这场斗争将会异常艰难,但他没有退路。

事实证明,陈行甲低估了这场斗争的残酷。威胁电话、恐吓信接踵而至,他的家人也未能幸免。 一次,陈行甲回老家扫墓,甚至遭遇了四名不明身份人员的袭击,导致肋骨和手指多处骨折。然而,这些非但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

在陈行甲的带领下,巴东的反腐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一批腐败官员和奸商相继落马,其中甚至包括巴东县县长、县委副书记等重量级人物。巴东官场,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地震”。

然而,这场胜利的背后,却是陈行甲身心俱疲的付出。常年的高压工作和来自各方的压力,让他患上了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症。在医院治疗期间,他依然心系巴东的百姓,关注着当地发展。

2016年,陈行甲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辞去所有职务,离开巴东。对于他的选择,外界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被辞职”的,有人说他是厌倦了官场斗争,也有人说他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

在后来的采访中,陈行甲坦言,离开巴东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他深知,在一个充斥着腐败的环境中,仅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离开,引起更多人对基层腐败问题的关注,推动体制机制的改革。离开巴东后,陈行甲并没有选择“归隐山林”,而是继续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贡献力量。他投身公益事业,关注乡村教育,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

陈行甲的故事,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层反腐斗争的一个缩影。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也留给了人们无尽的思考。 如何才能彻底铲除腐败的土壤?如何才能让更多像陈行甲一样的官员能够放手工作?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问题。

0 阅读: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