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肃曾经公开表扬过,虽然那位旗手是演员出身,但在艺术上确实有两把刷子,眼光独到。

温柔风社会 2024-09-29 22:02:22

闫肃曾经公开表扬过,虽然那位旗手是演员出身,但在艺术上确实有两把刷子,眼光独到。回想1938年的七七抗战纪念大会,在那次文艺演出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旗手主演的《打渔杀家》了。她演的萧桂英,不论是唱功还是表演,甚至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都挺到位的,观众们当时也是掌声不断。 现在我们再来看那些京剧现代戏,特别是像《红色娘子军》、《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沙家浜》这样的样板戏,其实应该少谈点政治色彩和阶级标签,多从纯粹的艺术角度来看待。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地看到六十年代这些京剧作品里的艺术亮点。毕竟这些都是很多艺术家的心血之作,也是十多年京剧改革的结果。 就拿《智斗》来说吧,一开场就是一大段对白,既讲清楚了背景,也为接下来的精彩部分做了铺垫。在西皮腔里,如果生角和旦角有一大段合唱的话,句子之间常常会有调式的转换,以适应剧情的需要。《智斗》里面的三人背躬唱段就特别能体现这一点,它的板式变化非常多,听起来很有味道。 自从“花雅之争”之后,以皮黄腔为基础的京剧开始流行起来,主要因为它的音乐独特。徽汉合流后,皮黄腔成了戏曲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通过灵活的板腔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感。这种音乐形式让京剧能够吸收各种戏曲的优点,伴奏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起初,京剧以其清新朴实吸引了不少粉丝,但后来也开始有一些老套的东西出现,比如神仙鬼怪的故事。尽管如此,京剧还是挺住了,并且在“样板戏”里还融合了民歌小调甚至西方歌剧的元素,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在“样板戏”里,音乐与戏剧内容紧密结合,像是李奶奶讲述革命历史的那一段,节奏分明。先是用一句话把之前的悲壮气氛拉回现实,然后随着故事的发展,音乐和情绪也随之起伏。当说到工人罢工时,音乐变得激昂;而到了晚上敲门那一段,音乐戛然而止,进入了念白中最精彩的时刻。 分析这段念白,可以看出“样板戏”里的念白也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如果我们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中国戏曲音乐确实是一种独特的表现民族精神的方式。 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