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进行怀庆之战有什么用? 清军入关一年了,大规模作战中顺军还一次都没赢过

博览群书名字 2024-09-29 22:43:27

李自成进行怀庆之战有什么用? 清军入关一年了,大规模作战中顺军还一次都没赢过。山海关之战,官抚民、周凤梧战死,刘宗敏重伤;庆都断后战,谷可成、白鸠鹤战死,左光先重伤;太原之战,陈永福、韩文铨战死;张天琳、白邦政等被叛徒杀害;姜瓖、唐通、董学礼等叛变。 仅有的几次胜利,都是马重僖、郭升他们镇压降清官绅的小战斗。 姜瓖、宋权、冯铨他们这些根基在华北的人叛变还算正常,但是唐通、董学礼的叛变是非常危险的信号,他们两个都是陕西人,却都舍弃了留在陕西当人质的家眷叛变了。 再不打一场胜仗挽回士气,陕西军阀就全得反了。 战术上,怀庆之战消灭的主要是绿营兵,没有给清朝打出太大的伤害;战略上,怀庆之战把多铎引来了,使得李自成不得不放弃在陕北与阿济格决战的计划,先在潼关迎战多铎。 但是怀庆之战证明了,老闯军就算打不过清军,也不是这些前明降军惹得起的。除非清军攻入陕西,否则陕西军阀如果自行在后方叛乱,是打不过李自成的,下场就会和怀庆之战中的金玉和一样。 老闯军就这几万人,在山海关和庆都还损失了一批,只靠老闯军,和清军怎么打都是输。明朝降军如果肯跟着扛一下战线,这仗还有得打,如果明朝降军倒戈,那在陕西正面硬拼的结果一定是闯军全军覆没。 如果李自成大半年的时间都没有一场胜仗来证明自己还有能力镇压明朝降军,直接就带着他们和阿济格决战,他要指望什么来约束这些人不叛变呢,总不能是明军的民族大义吧。 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怀庆这里是山西和河南的通道,也是山西南部的重要门户。 当时情况是李自成集结人马希望在山西南部围魏救赵缓解太原压力,结果还没怎么围魏,赵就丢了。太原快速失陷,李自成鸡飞蛋打。 这时候,河南到山西的通道就很重要了。豫晋交界处太行山纵横,如果能扼守济源,也是利用地利来抵抗清军,总不能一上来就一步退到潼关吧? 而且这时候一个优势在于李自成集结兵力了,而清军在豫西并没有重兵,这时候快速打一场,也是集中优势兵力的战斗。事实上,也正因为此次集中优势兵力,一次歼灭清军一千七百多人,创下后金建国以来,清军单次战斗伤亡之最。 当然,叶臣、祖可法反攻后,李自成再次败退平阳,还是丢掉了山西南部。以至于多铎一来就依然面对潼关。这是清顺绝对实力差距,李自成也没办法。 但不能因为后面没办法,就连怀庆这种具备绝对优势兵力加守卫重要地利的仗都不该打。 大顺对清军最大问题在于,能够固守的仗非常少。因为大顺没有士绅支持,所以清军所到之处具有远超顺军的基层支持力度。顺军没法正常守城防御,一旦主力入城,外面很容易全跟清军,没了城外力量,死守就城守死了。所以顺军就算战斗力不如清军,也必须不停和清军野战,只要不野战,就只能逃跑。守城不是大顺的优先选项。 这种情况下,怀庆这种难得的机会,那是不能丢的。 而且,即便事后诸葛亮来说,也不能说怀庆之战对李自成是多错误决定。 就算没有吸引来多铎,单是叶臣集中力量,都能把李自成打出山西。那么李自成还能指望对阿济格有多好战绩?能苟住不被灭就不错了。 然后等几个月后,多铎灭了南明,再从湖北河南过来给他个大包围,这时候逃都没有逃的地方。 硬实力差距大,南明没有任何可能帮着抗一下的机会,这种情况下李自成怎么选择都区别不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