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鉴易知录》汉纪•世宗孝武皇帝.60 汉纪•1/81世宗孝武皇帝•考注:“申.

快乐开心正明 2024-09-30 00:18:22

《纲鉴易知录》汉纪•世宗孝武皇帝.60 汉纪•1/81世宗孝武皇帝•考注:“申.韩.苏.张”, 【考注】“申、韩、苏、张”: 1. 申:申不害,是战国时期韩国著名的思想家,“申”是对他的简称。他主张君主运用“术”来驾驭群臣,以达到统治国家的目的,“术”主要是指君主驾驭臣子的手段和策略,强调君主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来掌握臣子的动态和心思,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的思想对后世的法家学说有一定的影响,与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并称为法家三派。 2. 韩:韩非,战国末期韩国的思想家、哲学家。他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家理论体系。他的著作《韩非子》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和统治策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秦始皇对韩非的学说极为赞赏,其思想在秦朝的政治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3. 苏: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凭借出色的口才和外交策略,游说各国合纵抗秦,即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对抗强大的秦国。苏秦曾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在一段时间内不敢轻易出兵攻打六国,在战国时期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合纵策略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4. 张: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与苏秦处于同一时代。张仪主张连横,即秦国与其他国家分别结盟,以打破六国的合纵联盟。他以其高超的外交手段和谋略,成功地为秦国争取了更多的利益和优势,帮助秦国在战国纷争中逐渐崛起,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汉武帝建元元年罢黜“治申、韩、苏、张之言者”,主要是因为法家及纵横家的思想和主张与汉武帝想要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儒家思想的政治理念相冲突。这一举措也标志着儒家思想在汉代开始逐渐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 一、申不害:公元前385年至公元前337年,终年49岁;史称申子,郑国京邑,今荥阳东南京襄城人,战国时期思想家、韩国丞相,法家重要创始人物之一,百家争鸣中的代表人物。申不害初为郑国地位卑微的臣子,出身低贱。韩国灭掉郑国后,申不害于公元前351年被韩昭侯重用为丞相,在韩国主持改革。他在韩为相15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术”治,使韩国君主专制得到加强,韩国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十五年间便使韩国强盛起来。公元前337年,申不害卒于韩都,今新郑! 二、韩非:战国末期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公元前280年至公元前233年,终年48岁;别名韩子、韩非,战国时期韩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韩釐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学,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子曾向韩王建议变法,韩王不予采纳,他于是著书十余万言。秦始皇读过他的著作后,想要起用他,于是逼韩王驱逐韩非使其进入秦国。韩非子入秦后,被李斯、姚贾陷害致死。韩非著有《韩非子》,他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苏秦:战国时期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年游说诸侯,后成为燕昭王亲信,受命使齐,从事反间活动,使齐国疲于对外战争,以造成“弱燕敌强齐”的形势。齐湣王末年,苏秦任齐相,劝湣王勿与秦王称东西帝,使秦王亦废帝号。苏秦曾与赵国的奉阳君李兑共同邀约燕、齐、韩、赵、魏五国合纵攻秦,赵王封苏秦为武安君。为应对五国合纵攻秦,秦国向魏国归还温(今河南温县西南)、轵(今河南济源市南)、高平(今河南济源市西南),向赵国归还王公、符逾。后来,燕将乐毅大举攻齐,苏秦的反间活动暴露,公元前284年被车裂而死。《汉书·艺文志》纵横家类著录《苏子》三十一篇。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保存了苏秦的书信和游说辞十六章。 四、张仪:战国时期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姬姓,张氏,名仪,魏国安邑人,魏国贵族后裔,早年入鬼谷子门下,先游说于楚,后入秦,秦惠文王以为客卿,谋伐诸侯。秦惠文王十年即公元前328年,张仪采用连横策略,使秦国占有河西、上郡及河东、河南部分地区。秦惠文王更元三年即公元前322年,张仪在魏国担任宰相,劝魏国违背纵约而亲近秦国;秦惠文王更元六年,魏国改用合纵策略,以公孙衍为相,张仪被逐回秦国。秦惠文王更元十二年,张仪由秦至楚,以割商於之地六百里为诱饵,欺骗楚国疏远齐国、亲近秦国。连横之策使秦“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史记·李斯列传》),张仪以功封五邑,号武信君。秦武王即位,张仪被驱逐到魏国,在魏国担任宰相,一年后公元前309年去世。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