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华东军区后勤部生产部部长王勋出差归来,带回来1包毛主席赠送的糖果。王

魔法辰星历史 2024-09-30 12:21:09

1950年,华东军区后勤部生产部部长王勋出差归来,带回来1包毛主席赠送的糖果。王夫人一听,惊讶地问:“老公,你这个级别,怎么能见到毛主席?”王部长不好意思地回答:“本不想瞒你,毛主席其实是我亲堂哥。” 1950年啊,咱们中国刚从战火堆里爬出来,跟刚洗完泥浴的大汉似的,焕然一新,活力四射。那时候的新中国,就像是早上那第一缕阳光,金灿灿的,看着就让人心里头热乎,感觉啥都有可能。国家呢,就像个被拆得七零八落的房子,啥都得从头开始,各行各业的小哥们都铆足了劲,想把家重新搭起来。 老舍老爷子说得好:“日子嘛,平平淡淡才是真,但平淡里头啊,藏着不少大戏呢!”大伙儿都憋着股劲儿,想把新中国建得漂漂亮亮的。那时候的人啊,虽然日子过得紧巴,但心里头那个乐呵劲儿,跟过年似的。老百姓嘴里常念叨:“苦日子嘛,就跟冬天一样,早晚得过去,春天一来,啥花都开了。”这话啊,不光给老百姓打气,连那些在前线拼杀的兄弟们听了,也是一股子劲儿往上窜。 就在这股子劲儿里,有那么一个关于亲情和忠诚的小故事,悄悄地铺开了,暖心得跟春天里的小棉袄似的,让人心里头那个舒坦啊。1950年,老王王勋从华东军区后勤部生产部溜达一圈回来,手里还揣着一包糖果,看着跟街上卖的没啥两样,但里头故事多着呢。一到家,他神秘兮兮地递给老婆徐寄萍:“瞧瞧,这糖,你猜哪来的?不会是毛大爷亲自赏的吧?你家老王我啥时候能攀上那高枝了?”徐寄萍一听,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 老王挠挠头,脸上泛起了一抹红晕,但还是决定揭开谜底:“哎,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这名字吧,其实跟毛大爷有那么点渊源。想当年1909年,湖南湘潭乡下,一户农家里头,也是这么个小子呱呱落地。老爹毛喜生乐坏了,连夜找村里教书先生给取名,最后定了‘毛泽全’,意思是一辈子都圆圆满满。嘿,你猜怎么着?那小子,就是我王勋!当然了,糖嘛,还是得从正规渠道来的。”1927年,革命那风吹得跟台风似的,18岁的毛泽全,被自家堂哥那股子劲儿一带动,也踩着革命的浪头,当上了农会的传话筒。红军大部队转移后,他带着队伍在苏区,跟困难斗智斗勇,玩起了“留守大作战”。 转眼到了1938年,毛泽全直奔革命的大本营延安,跟久违的堂哥革命导师重逢,还进了军校深造。毕业后,他主动请缨,说要去华中前线打鬼子,还给自己改了个拉风的名字——王勋。从此,王勋这个名字在战场上响当当,为国家拼杀了几十年,自己的真名却成了秘密。 新中国成立后,王勋已经是第3野战军第23军供给部部长了,组织上又给他升职,成了华东军区后勤部生产部部长。1950年,王勋进京开会,还意外地跟毛主席来了个面对面。聊完正事,毛主席还特意把他留下,两人就像多年不见的老友,拉起了家常。“堂弟啊,咱俩得有二十多年没见了吧,我这心里头老惦记你了。听说你改名换姓,还不提咱俩的关系,这招儿高!”毛主席的话,听得人心里暖洋洋的。这对亲堂兄弟,絮絮叨叨聊了大半天,才跟难舍难分的恋人似的分了手。分手前,毛主席豪爽地塞给堂弟一包糖果当临别礼物。几天后,王勋揣着这包“宝贝”回了南京家,神神秘秘地递给夫人徐寄萍:“来,尝尝这糖果,甜不甜?”徐寄萍接过一看包装纸上的字,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老公,这糖……不会是毛主席送的吧?你啥时候能跟咱大主席套上近乎了?” 王勋一看瞒不住了,嘿嘿一笑,挠了挠头:“寄萍啊,其实我本想低调点,但看来纸包不住火。实话告诉你吧,我本名叫毛泽全,是毛主席的亲堂弟。这事儿咱俩知道就行,千万别往外说,我还是你的王勋,懂吗?”一听王勋那话,徐寄萍直接懵了。瞅瞅眼前这位平时跟隐形人似的、干活比驴还卖力的老公,心里头那叫一个佩服加感动。原来啊,王勋不提这段关系,是因为他心里头那份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责任重如泰山,比啥都沉。 打那以后,王勋还是那个王勋,身份保密得跟特务似的,继续为国家卖命。他工作起来更拼了,用行动告诉大伙儿啥叫革命精神。一到晚上,徐寄萍瞅着老公那忙活的背影,心里头跟吃了蜜似的,骄傲又满足。 日子一长,王勋的事迹就跟春天的花儿一样,挡都挡不住地往外冒。大伙儿这才知道,这位后勤部长看似普通,背后却藏着大故事。他的事迹成了那会儿的热门话题,激励着大家伙儿向前冲。王勋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不管你是谁,只要心里装着国家,你就能照亮一片天,成为历史书上的大明星。王勋这哥们儿,用他的传奇给咱上了一课:你牛不牛,不看你官多大、钱多少,得看你给国家、社会添了多少砖、加了多少瓦。想当年,乱世出英雄,王勋这样的好汉们,低调干活,高调爱国,愣是把国家从泥潭里拽了出来,那才叫一个“忠诚担当”的典范!

2 阅读: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