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帝王庙:“修旧如初”“修旧如现”尝试

坚持走路 2024-09-30 12:26:55
【历代帝王庙:“原状”与“现状”之间的权衡】 北京历代帝王庙位于北京市阜成门内大街,是明清两朝的一座皇家庙宇,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 (1530年) ,后于雍正七年 (1729年) 和乾隆二十九年 (1764年) 进行过两次大规模修缮。 民国后,历代帝王庙的祭祀活动停止,主要作为教育用地使用。 2000年对历代帝王庙进行修缮时,拆除了历代帝王庙被用作学校时添建的设施,恢复了其原有格局;对糟朽的构件进行替换、更新和修复,复建北祭器库、关帝庙等建筑,基本恢复了清乾隆时期的辉煌面貌。 因多次重修,历代帝王庙油饰彩画有明式和清式之分,民国和20世纪也对彩画进行过修缮。 依据彩画现状,修缮者采取了4种不同的修复方案: [一R] 保留原状。如景德崇圣殿(P9)、景德门(P1-3)天花板以上脊部构件的明代彩画,长期处于封闭位置,保存完好,至今罕见。 [二R] 保留现状。如景德崇圣殿内檐梁枋清早期彩画基本保存完整,纹饰色彩清晰,故只对极明显的损坏找补,并清除彩画浮土。 [三R] 部分保留现状,部分原样恢复。如碑亭内檐的清中期龙和玺彩画(P4-8),西配殿东西向大梁 (有的梁为清早期所做,有的梁为民国时期所做) 的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等。 [四R] 大部或全部按现状原样重绘,如各殿亭外檐彩画。 参照 (1) 、 (2) 的标准,明式彩画为原状,清至20世纪的彩画为现状,而“现状原样恢复”也对应多个时期。 这些存在年代早晚差异的构件和装饰,很难用“原状”“现状”清楚地描述出来。无论是查阅历代帝王庙修缮报告,还是现场观看,都很容易造成观者对于彩画年代的混淆。若是想完整地展现古建筑彩画的生命史和古旧价值,以年代区分彩画,可能更为合适。 不过,历代帝王庙的彩画修复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修缮者尽量保留了各时期的彩画实物,并注意修缮前后的对比。例如在景德崇圣殿西侧外檐保留了一段清代彩画 ,未加重绘,也部分保留近现代彩画修缮痕迹。 对外檐彩画按最后现存样式重绘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中国传统的油饰彩画,兼具实用与美观的双重功能。历代帝王庙外檐彩画已经普遍出现了风化、空鼓、脱落等多种病态。趁着建筑表面还有彩画遗存痕迹可作为修复依据,重绘彩画,是有利于彩画技艺传承和延长文物建筑寿命的。 文物建筑的修缮工作,不是简单地说“修旧如初”“修旧如现”,应该结合实际谨慎思考,将各方面的因素都要考虑到,从而做出最有助于文物安全、寿命延续、观者欣赏的抉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