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八路军在公路上伏击日军,排长见日军人数太多,就下令撤退,谁知一个小战

任向前养护说 2024-09-30 15:12:49

1945年,八路军在公路上伏击日军,排长见日军人数太多,就下令撤退,谁知一个小战士没有听到,眼瞅日军距离自己越来越近,小战士低声问道:“排长,鬼子来了,还打不打呀?” 1945年,在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华北的冬天寒风凛冽,大雪铺满了地面,八路军的队伍隐藏在一条荒僻的公路旁。队伍的任务是伏击一小股即将经过的日军。战士们早早埋伏好,寒风夹着雪花打在每个人的脸上,但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紧张地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赵友金,一个刚入伍不久的小战士,趴在伏击阵地的最前沿,手中的步枪被他紧紧握住。这是他第一次真正参与战斗,内心既期待又紧张。 排长低声交代任务,让大家保持安静,耐心等待。他们已经得到可靠的情报,一支小股日军会经过这里,如果伏击成功,不仅能打击敌人的士气,也能为队伍获取急需的物资。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空气中的寒意愈发沉重。赵友金趴在地上,盯着前方的公路,心跳如鼓。他的思绪不时回到排长几天前的玩笑话:“赵友金,这次战斗你总能开枪了吧!” 赵友金当时憨厚地点点头,承诺:“排长,你放心,这次我一定要打死几个鬼子!” 就在赵友金还在想着这些话的时候,远处的公路上忽然出现了尘土飞扬的景象。有人低声提醒: “鬼子来了!” 战士们顿时紧张起来,眼神紧盯前方,不敢有任何松懈。 然而,当日军队伍逐渐靠近时,排长的神色突然变得凝重。他注意到,日军的数量远比情报中描述的多。原本以为只是一小股敌人,但眼前这队伍的规模却不容小觑。 经过短暂的思考,排长意识到硬拼可能会造成部队的重大伤亡。他决定撤退,为了保存实力,等待更好的时机。 排长迅速下达了撤退的命令,队伍开始有序地后退。可在撤退的混乱中,赵友金却因为过度专注,完全没有听到撤退的指令。他依然趴在原地,紧紧盯着越来越近的敌人,等待着排长发出开火的命令。 公路上的日军越来越近,赵友金能清楚地看到敌人的面容,甚至能听到他们的说话声。紧张的他低声问道:“排长,鬼子来了,还打不打呀?” 可是,回答他的只有刺骨的寒风。赵友金这才意识到周围没有了战友的身影,排长和队伍已经撤退,而他被独自留在了伏击点。 这个发现让赵友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他孤身一人面对这么多敌人,稍有不慎可能就会丧命。但他没有选择逃跑。赵友金紧握着步枪,内心的誓言又浮现在脑海中:“我一定要打死几个鬼子!”他知道,这是他唯一的机会,即便孤身一人,也不能放过这次打击敌人的机会。 突然间,赵友金扣动了扳机,一声枪响划破了宁静的空气。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枪声吓得一愣,他们没有料到会在这里遭遇伏击。赵友金继续开火,子弹射向了最前排的敌人。日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此时的他们早已失去了往日的斗志,战争的拖延让他们变得谨慎,甚至有些畏惧被伏击。随着几声象征性的回击,他们很快便慌乱地撤退了。 赵友金躺在雪地里,喘着粗气,手中的步枪还在发热。他知道,自己一个人成功地打乱了日军的行动,而这场短暂的交锋让他更加坚定了战斗的决心。 随后,赵友金迅速收拾好装备,趁着日军撤退的混乱,悄悄追上了大部队。排长见到他安然无恙,既惊讶又高兴,忙问他为何没有撤退。赵友金微微一笑,将自己如何独自对抗日军的事儿简单讲述了一遍。排长听完,不禁拍了拍他的肩膀,赞扬道:“好样的,小子,没想到你一个人也敢打鬼子!” 从那以后,赵友金的事迹在队伍里传开,成为了大家口中的英雄。尽管赵友金起初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战士,但这次独自作战的经历让他在战友中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信任。 随着战斗的深入,赵友金的战斗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他在实战中迅速成长,屡次展现出色的表现。他不仅敢于直面敌人,枪法也越来越精湛,最终成为了一名有名的神枪手。无论是在伏击战、遭遇战,还是进攻战中,他都展现出令人敬佩的勇气和战斗力。 抗日战争胜利后,赵友金的军旅生涯也迎来了一个转折点。随着战争的结束,他逐渐从战火中抽身,带着战争的创伤与荣耀回到了家乡。尽管他离开了战场,但他从未忘记那段峥嵘岁月,心中始终怀念着和战友们一起并肩作战的时光。 赵友金的故事虽然只是千千万万抗日英雄中的一个,但他的勇敢、坚韧与智慧却无疑是那个年代八路军战士们精神的缩影。他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功勋,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战果,却在一次次平凡的战斗中,谱写了属于自己的英雄篇章。 信息来源: 扬子晚报—— “旱鸭子”水上练兵学划船,解放军攻克“三浦”战役惊心动魄

0 阅读: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