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钱学森把两张神秘的小纸条交给了国防科大。那是个世界级的难题,被世人称

鲸鱼铲史官 2024-10-01 09:53:45

1971年,钱学森把两张神秘的小纸条交给了国防科大。那是个世界级的难题,被世人称作“钱学森密码”,难度无异于让一个从没见过火箭的人去设计火箭。正是因为破解了这个密码,19年国庆阅兵大典上的所有武器,才没有成为“瞎子”。

破解这个密码的人叫高伯龙。

1971年,钱学森把两张神秘的小纸条交给了国防科大,上面写的是激光陀螺大致的技术原理。

那时国外对中国技术封锁,真的只有两张小纸片,什么资料都没有。

75年,47岁的高伯龙参与到激光陀螺的研究工作中来。

从此他就“逼”自己过上了开挂的人生,47岁,他的人生幡然重启。

他没日没夜的研究、计算,别人打了“退堂鼓”,他瞪着眼睛说“不能给国家留空白,要干就要干好这个世界难题。”

他凭借着深厚的理论功底,深入分析,修正了现有资料中的结构上的原理错误,通过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完善,终于形成我们国家研究激光陀螺的原理和方案,为迷茫中的研究团队指明了方向。

没有实验室,他改造了废弃的食堂。

由于激光器检测要求严格,实验室是密闭的,电扇都不敢用。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又冷得像冰窖。

缺少实验材料,他就到处捡废料。听说大理石的膨胀率较低,他就自己推着手推车,到长沙火车站的施工工地上捡大理石废料,一个年过半百的高级知识分子,天天不顾风雨来拉石头。

几百公斤的大理石,他一块一块试了个遍,终于得到了满意的数据。

实验所需的设备或工艺跟不上,他就带着团队从钻研原理出发,专攻基础工艺,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把装置造了出来。

为了加强对膜系的具体分析,不懂编程,年过半百的他自学程序设计语言,自己动手编程,圆满完成了膜系设计任务。

他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奋力奔跑。美国人花2个亿才能干成的事,高伯龙只用了4万人民币。

他从两张小纸片出发,到把原理研究透彻,到制作实验装置,再到把“激光陀螺”变成现实,

从原理样机到实验样机、工程样机,他坚持了整整20年,几乎耗尽了他的后半生。

就是凭借着这样的“韧劲”,他让我国海军走向深蓝、我军导弹千里穿针!

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中国激光陀螺之父——高伯龙。

0 阅读: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