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铠甲——中国甲胄历史最后一代甲衣形制

坚持走路 2024-10-01 12:24:33
【八旗蓝色布面铠甲军服】 清代早期实战用 通辽市博物馆馆藏 甲衣长度76cm,甲裳长度77cm,盔帽口径19.5cm,盔帽高37cm。 甲为上衣下裳制,甲衣肩上装有左右护肩,护肩处有铁片漏出,肩的下部装有护腋,前中有一块梯形护腹称为前挡,有甲袖。 甲裳为左右两幅,穿时以带系于腰间。 盔帽以铁制成,表面髹漆。额前正中突出一块遮眉,其上有舞擎及覆碗,碗上有形似酒盅的盔盘。 盔盘中间竖有一根金色竖管,缀红绒。盔帽后垂护领、额下有护颈、左右垂护耳。甲面上均匀布满镀铜泡钉,甲内缀满铁片,甲胄上一共绣有十只蟒。 据《清会典》记载,清军共有明甲、暗甲、棉甲、铁甲4种铠甲形制。棉甲分为2类,一类是棉铁复合甲(清代的重量为35-40斤),它又分为暗甲、明甲,前者是用泡钉在衬里内缀铁皮、后者是以棉胆为底外裹铁片或锁甲。另一类是纯棉甲(清代的重量为15-20斤),完全由模压的棉片构成。棉铁复合甲因为优良的实战性能,深受清朝官兵的喜爱。 布面铁甲源于蒙元时代,有长袍式和段褂式两种形制。 段褂式布面甲也可以叫作上衣下裳式布面甲,与长袍式不同,其将身甲和腿裙分开,除了前开襟外,两侧下缘也开叉口,进而有前挡保护下体,护腋保护腋下,肩膀有披膊保护。这种布面甲在明代后期、清代一直使用,是中国甲胄历史上最后一代甲衣形制。 通辽市博物馆馆藏清代布面铁甲基本上承袭元代、明代时期的布面铁甲款式,只是将侧襟改成对襟,并增加了腿裙的装置。 清代军服将汉、满、蒙军事服饰文化有机融合于一体。如甲胄的上衣下裳制、行袍的大襟制、行褂的对襟制等,是满汉文化互鉴互学,择善而从过程中最生动的实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