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志愿军1」里分散展开的故事线,在「志愿军2」里做了收束。在不同局部战

从波说娱乐 2024-10-01 16:12:08

#志愿军#

「志愿军1」里分散展开的故事线,在「志愿军2」里做了收束。在不同局部战场上的角色汇聚到了铁原。影片中的视角更多聚焦在了每一位战士背后的故事,他们既是战场上浴血的将士,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有既是教导员也是儿子、哥哥的李想,有得了应激症失去部分记忆的孙醒,有向专家吴本正讨要果子的年轻人,还有不断经历不断成长的杨三弟等。其中杨三弟的蜕变可以说代表着绝大多数的志愿军,十几岁还有着孩子般青涩稚嫩的模样,上了战场,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暴风成长为了真正的战士。

「志愿军1」里,杨三弟还是个通信排的新兵,也是两水洞唯一活下来的人。他因为没用过反坦克的巴祖卡火箭筒迟迟无法开炮,已经重伤的连长在最后关头接过巴祖卡却也在他面前离开。随后他又目睹了更大意外,这些事都给了他极大的震动。

而在「志愿军2」里,杨三弟成为了战损记录员。似乎在此之前,从没有在这样大体量的历史战争片里对战损记录员的身份有如此着重、明确的刻画。杨三弟的一句台词「我这么做就是为了几十年后大家还能记住他们」给人的触动是那么出其不意,可细想又会觉得最理所当然,正像这部影片存在的意义。

杨三弟的成长太快了,倒下的战友们都在他心里或多或少的留下了印记,更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坚韧的种子,共同推动着他,让他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转变。张宥浩很适合这个角色。他的面孔天然带有少年心气,但他的眼睛里有更深邃的表达。每个怼到他脸上的镜头,都有他眼神里的未尽之言。

杨三弟因为翻看和拍摄战友的遗容,被还沉浸在悲伤里的战友们不理解,说他丧气,差点挨打。但他的经历,让他说得话时那么有说服力,他记录逝者,是为了证明他们活过。

越痛的角色,张宥浩越能去呈现内在的反差。都是少年型的角色,「涉过愤怒的海」里的李苗苗,是一种精神之痛外化的、静默的癫狂。李苗苗是不受世俗约束的纯恶。

而杨三弟是另一种生命怒放的炙热。其实杨三弟也没有多大,离开坚守的阵地,他还可能是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少年。而在1951年的铁原,张宥浩的杨三弟已经成了同龄人里有了更深切体悟的那一个。杨三弟证明了张宥浩可以拓展出更宽的戏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