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初,总政主任李德生少将前往昆明视察,特意讲:“把我老战友吴效闵(此

艾克话社会 2024-10-02 15:30:33

上世纪70年代初,总政主任李德生少将前往昆明视察,特意讲:“把我老战友吴效闵(此时正在接受审查)喊来见见。”见面后,李主任笑言:“咱们既是战友,又是老乡,情谊深厚嘛。”实则李主任是河南人,吴副司令是山西人。 七十年代初的中国,就像个大舞台,历史戏码一出接一出,风往哪吹,人就得跟着哪飘。那时候啊,社会风气跟变脸似的,政治环境也复杂得跟迷宫一样。不少老革命家,以前战功赫赫,威风八面,现在却成了“热门话题”,被审查、批判,连荣誉和地位都“瘦身”成功,跟减肥似的。这就叫“世事难料,比天气预报还不准”。 但就在这乱糟糟的时候,有位老将军的故事,就像黑暗中的萤火虫,亮堂堂的。你想啊,“人生要是像初见时那样美好,哪会有那么多秋风里的伤心事”。纳兰性德这话,戳中了多少人的心窝子,特别是那些一起扛过枪、流过血的老战友。他们之间的感情,就像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时间再久也冲不淡。 所以,当李德生少将跑到昆明去“串门”的时候,这可不是简单的走走看看,简直就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温馨聚会。大家伙儿聚在一起,聊聊过去,谈谈现在,那份情谊,比啥都珍贵。七十年代初那会儿,咱们的总政大当家,李德生少将,溜达着去昆明检查工作。路上呢,他耳朵一竖,就听到了老战友吴效闵少将那点子事儿。想当年,吴效闵可是13军的头儿,后来还升了昆明军区的二把手。可谁承想,赶上那阵儿,吴将军因为点事儿被“特别关照”了,日子那叫一个难熬。 李德生少将一听,心里头那个五味杂陈啊。他想,咱俩当年那是穿一条裤子的兄弟,现在兄弟有难,我岂能袖手旁观? 于是乎,李德生少将就在昆明整了个局,说是宴请四方,其实就是给吴效闵少将解闷儿的。吴将军一到场,李德生少将那是三步并作两步,上去就是个大大的熊抱,手拉着手就往主桌拽。俩人一坐下,对视一眼,嘿,那笑容,就跟当年一起上战场砍瓜切菜似的,那叫一个亲切!饭桌上,李德生少将乐呵呵地翻起了两人的革命老黄历,那南征北讨的日子被他讲得跟相声似的,笑料不断。他一本正经地说:“咱俩啊,战友加伪老乡,那感情,杠杠的!”其实呢,他是河南的,吴效闵少将则是山西汉子,八竿子打不着的老乡。但李德生少将这招‘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用得溜,全是为了给老战友撑腰打气。 打那以后,吴效闵少将的日子就像坐火箭,嗖的一下,搬进了小洋楼,过上了小资生活。衣服光鲜了,饭菜香了,连走路都带风。等到他‘解放’归来,战友们聚会,有人逗他:“老吴,咱俩一个锅里舀饭,你咋就混上豪宅了?” 吴效闵少将嘿嘿一笑,神秘兮兮地说:“咱上面有高人罩着呗。”这话里话外,都是对李德生少将那份无声却厚重的感激。说真的,没李德生少将那番保驾护航,他哪能在风雨中稳坐钓鱼台。老李头,李德生少将晚年时,碰到人问籍贯,他嘿嘿一笑,来了段逗乐子的回答:“说山西人嘛,我还真不是。可我家那口子,地道的山西妹子,我这不就成山西的女婿,四舍五入,半拉山西人没跑儿。再加上我那些年,跟山西地界儿上的仗没少打,再算半个,嘿,这不就整一个山西人了嘛!所以啊,我是河南、山西两地的荣誉公民。” 这话一出,不光显摆了他老李头的脑瓜子灵光,还透着对老战友那份沉甸甸的情谊。那会儿日子不好过,这份情分,比金子还亮堂,暖了吴效闵少将的心窝子,让他少挨了不少苦头,硬是从那段难熬的日子里,笑眯眯地走了出来。李德生少校和吴效闵少校那档子事儿,简直就是友情界的一股清流,人性光辉闪瞎眼的活教材。这年头,困难比炸鸡店里的辣椒粉还多,但瞅瞅人家俩,那相互扶持、互相取暖的劲儿,比冬天里的暖宝宝还贴心。 李德生少校,那可是战场上的猛男,生活中的暖男,告诉你啥叫真正的哥们儿:不管你是在战场厮杀,还是家里洗碗,真友情,不挑地儿,也不看时间,就是那么铁! 虽然现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成了老照片,但咱们这些晚辈,还是能从前辈们身上偷师几招。社会再复杂,人心再难测,咱得守住那份纯真和善良,看见谁需要帮忙,就搭把手,正能量满满地传递下去。 古人说了嘛,“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咱们就得多点理解,多点爱,让这个世界因为咱们的小小努力,变得更加温馨和谐,未来?那必须是美美哒!

0 阅读:2913
评论列表
  • 2024-10-02 18:38

    啥时候小编你把俩将军降为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