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1年,乾隆下令抄了老师张廷玉的家,一下子搜出了36万两银子。乾隆冷笑一声,

史珍香聊史 2024-10-02 19:28:21

1751年,乾隆下令抄了老师张廷玉的家,一下子搜出了36万两银子。乾隆冷笑一声,对着身边近侍大臣一脸不屑说道:"看看!这就是所谓的文官清流!"但是仅仅过了一天,乾隆却将这36万两银子送了回去,还将责任甩给了内务府总管德保!

谁能想到,这位曾被誉为"三朝元老"的张廷玉,到了晚年竟会落得如此境地?要说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

话说乾隆十六年,也就是1751年的那个夏天,京城里头传出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皇上下令抄了张廷玉的家!这位七十多岁的老臣,可是从康熙朝一直做到乾隆朝的大红人啊。他不光是康熙的心腹,雍正的肱骨,更是乾隆的老师。这一下子,可让满朝文武都傻了眼。

当时,乾隆正在圆明园避暑。大太阳底下,一群太监手忙脚乱地往宫里搬东西。只见乾隆站在凉亭里,看着眼前堆成小山的银子,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转身对身边的大臣说:"瞧瞧,这就是咱们的清官儿啊!"

可是,这出戏还没完。第二天一大早,乾隆突然改了主意,把那36万两银子又给张廷玉送了回去。这一出反转,可把朝中上下都整懵了。乾隆还把责任推到了内务府总管德保身上,说是他会错了意。这一出神来之笔,可谓是把所有人都蒙在了鼓里。

其实,张廷玉这一辈子,可谓是大起大落,跌宕起伏。他年轻时就以才学出众闻名,25岁就考中进士,成为康熙朝的新星。后来,他一路青云直上,成为雍正的得力助手,参与了许多重大决策。

到了乾隆即位,张廷玉更是风光无限。作为乾隆的老师,他在朝中的地位可谓是独一无二。但是,好景不长。1748年,也就是乾隆十三年,发生了一件事,成为了张廷玉命运的转折点。

那一年,乾隆最宠爱的孝贤皇后因为痛失爱子,郁郁而终。在葬礼上,乾隆的长子永璜没有痛哭流涕,这可把乾隆给惹毛了。他当场就把永璜骂了个狗血淋头,还踹了他一脚,从此永璜就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机会。

这事儿本来跟张廷玉没啥关系,可偏偏永璜是张廷玉的学生。乾隆一怒之下,就把火气撒到了张廷玉头上。他指责张廷玉没有把永璜教育好,还说他目无君上。

张廷玉可是个老江湖了,他知道这时候千万不能顶嘴。他二话不说,噗通一声就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认错。这一招,还真把乾隆的火气给消了不少。

不过,张廷玉心里明白,这是个危险的信号。从那以后,他就更加小心谨慎,处处以"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为处世之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说再多的话都不如保持沉默来得稳妥。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1751年,张廷玉因为亲家的事情被牵连进一桩案子。乾隆借机下令抄了他的家,没想到竟搜出了36万两白银。这可是一笔天文数字啊!要知道,当时一个普通老百姓一年的收入也就几两银子。

这下可给乾隆抓住了把柄。他当场就给张廷玉扣上了一顶"贪污"的大帽子。但是,事情很快出现了转机。经过刑部官员的仔细查证,发现张廷玉的每一笔收入都有明确来源,账目清清楚楚。更让人惊讶的是,在搜查他的书信和文章时,竟然没有发现一个字对不起朝廷,全都是歌功颂德之词。

这一查,反而证明了张廷玉的清白。乾隆这下可有点下不来台了。但是,作为一国之君,他怎么可能认错呢?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错误推到内务府总管德保身上。

就这样,张廷玉虽然躲过了一劫,但是他在朝中的地位已经一落千丈。从此以后,他就淡出了朝廷的核心圈子,只能在家里养老。

张廷玉的经历,可以说是清朝政治生态的一个缩影。在这个满汉共治的时代,汉族官员虽然也能位居高位,但始终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之中。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乾隆对张廷玉态度的反复无常,也反映了皇权的绝对性和任性。今天可以让你位极人臣,明天就能让你一无所有。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官员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如履薄冰。

张廷玉能在三朝为官,并最终平安善终,靠的就是他那套独特的处世哲学。他深知在帝王面前,沉默胜于雄辩,谦卑强于争辩。这种智慧,让他在风云变幻的朝堂上,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地位。

回看张廷玉的一生,从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到中年时的位极人臣,再到晚年的惊险起伏,可谓是跌宕起伏,精彩纷呈。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人的命运,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0 阅读: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