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滴天呐,太惊艳了!”据说这是一位海淀区鸡娃妈妈为了辅导孩子学好小学数学,连夜

修竹大爱无私 2024-10-02 23:34:42

“我滴天呐,太惊艳了!”据说这是一位海淀区鸡娃妈妈为了辅导孩子学好小学数学,连夜将小学数学重点公式全手写出来了,看完后真的被惊艳到了,涵盖了从数字的认识到图形的计算,从简单的运算到复杂的问题解决,全都是小学数学课本必学的知识点,没想到孩子学完后,果然成绩提高了一大截。 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些基础的运算公式。比如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这个公式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数学原理。举个例子,小明有 3 个苹果,小红有 4 个苹果,那么他们一共有 3 + 4 = 7 个苹果。如果换个角度看,小红有 4 个苹果,小明有 3 个苹果,他们还是一共有 4 + 3 = 7 个苹果。这就体现了加法交换律的本质,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个公式在孩子们的日常计算中非常实用,可以帮助他们更加灵活地进行加法运算。 再比如乘法分配律,(a + b)×c = a×c + b×c。假设小明买了 5 本价格为 8 元的笔记本和 3 本价格为 8 元的作业本,那么总共花费的钱数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计算。一种是先算出笔记本和作业本的总数为 5 + 3 = 8 本,每本 8 元,总价就是 8×8 = 64 元。另一种方法是分别算出笔记本的总价为 5×8 = 40 元,作业本的总价为 3×8 = 24 元,然后相加,40 + 24 = 64 元。这就验证了乘法分配律的正确性,即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在图形计算方面,也有很多重要的公式。例如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 = 2×(a + b),其中 C 表示周长,a 表示长,b 表示宽。假如有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6 厘米,宽是 4 厘米,那么根据公式可以算出它的周长为 2×(6 + 4) = 20 厘米。这个公式可以帮助孩子们快速准确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加深对图形特征的理解。 还有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 = 1/2×a×h,其中 S 表示面积,a 表示底边长,h 表示高。比如有一个三角形,底边长为 8 厘米,高为 6 厘米,那么它的面积就是 1/2×8×6 = 24 平方厘米。通过这个公式,孩子们可以学会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拓展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除了上述公式外,还有一些关于单位换算的重要公式。比如 1 千米 = 1000 米,1 米 = 10 分米,1 分米 = 10 厘米,1 厘米 = 10 毫米。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进行单位换算的问题。比如,小明要去一个距离家 3 千米的公园玩,那么 3 千米等于多少米呢?根据公式,3 千米 = 3×1000 = 3000 米。通过这样的例子,孩子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单位换算的方法。 在时间单位换算方面,1 小时 = 60 分钟,1 分钟 = 60 秒。假如小明看了一部电影,时长为 2 小时,那么这部电影的时长是多少分钟呢?2 小时 = 2×60 = 120 分钟。通过这样的练习,孩子们可以熟练掌握时间单位的换算。 此外,还有一些关于数量关系的公式也非常重要。比如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路程 = 速度×时间,速度 = 路程÷时间,时间 = 路程÷速度。假设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 15 千米,他骑了 3 小时,那么他骑行的路程是多少呢?根据公式,路程 = 15×3 = 45 千米。如果已知路程是 45 千米,速度是每小时 15 千米,那么骑行的时间就是 45÷15 = 3 小时。 孩子在学习这些公式时,学霸妈妈会耐心地为孩子讲解每一个公式的含义和用法,而且还会用具体的数学案例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同时,妈妈还会鼓励孩子多做练习题,将公式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加深对公式的掌握。 对于那些数学基础知识实在薄弱的孩子来说,家长可以参考借鉴这位海淀区学霸妈妈的方法,保存下来给孩子看一看学一学,让孩子尽早把这份数学公式背熟,趁着国庆放假有空的时候,学会自己梳理总结数学公式,可以快速打好数学基础,开学返校远超同龄人一大截!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详解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