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期的第一名将史思明,连续打败过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而且就是王忠嗣、哥

爱吃凉历史 2024-10-03 14:55:32

唐朝中期的第一名将史思明,连续打败过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而且就是王忠嗣、哥舒翰、高仙芝也都不是对手。 史思明是唐朝历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他与安禄山同为异族出身,二人不仅在同一个地方出生,甚至在同一天降生。在年轻时,他们都在张守珪麾下服役,担任捉生将,专门负责捕捉敌对少数民族,因而与张守珪建立了紧密的关系。 然而,张守珪的性格和行事风格却令两人畏惧。作为镇守幽州的将领,他的名声如雷贯耳,对敌对势力采取极为严厉的手段。与张守珪的关系逐渐变得复杂,史思明的军旅生涯也开始显得坎坷。 736年,因债务缠身,他被迫逃入奚族领地,险些丧命。危机之中,史思明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巧妙地利用了“狐假虎威”的策略,谎称自己是唐朝的使者。通过这场虚假外交,他不仅保住了性命,还成功赢得了名声,最终被任命为将军。 在与玄宗的交谈中,史思明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玄宗对他表示赞赏,甚至在得知他的年龄后,鼓励他努力拼搏,称日后必会显贵。随着安禄山的逝世,史思明迅速崛起,成为了范阳节度使,掌控了河北地区,麾下士卒达到八万,形成了强大的地方势力。 在史思明的统治初期,河北一带的局势相对平稳,他在攻城略地上取得了一系列胜利。然而,面对郭子仪和李光弼的支援,史思明开始骄傲。在常山之战中,他的军队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强烈抵抗,最终不得不撤军。在这一过程中,李隆基的一系列策略也为史思明的败北埋下了伏笔。 随着肃宗的登基,史思明与安史叛军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安庆绪上任后,迫于压力与史思明暗中较量,试图通过派兵监视来削弱史思明的势力。然而,史思明的智谋使他成功化解了这一威胁。此后,他投降朝廷,被封为归义王,但他与安庆绪之间的斗争依然未停。 史思明生于西域,拥有多种语言的能力,早年便展现出骁勇善战的一面。然而,初期的他并没有受到重用,反而因欠债而逃亡,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直至40岁,被安禄山相中,史思明的命运才开始发生重大转折。在安禄山的身边,他迅速成长为一名不可或缺的将领。 在参与安禄山的反叛计划中,史思明展现出了过人的谋略与能力。他不仅在军事上给予了安禄山有力支持,还在政治上开始寻求更大的权力。在安禄山的军队中,他逐渐积累人脉与资源,当安禄山南下攻占洛阳,自立为帝时,史思明早已酝酿出自己的野心。 史思明的独立意识在此时愈加明显。他看到安禄山的称帝,燃起了夺权的欲望,便主动出击,将叛军分成两路,试图向李光弼施加压力。在这一过程中,史思明不仅要面对外敌的威胁,还要小心安禄山的目光。就在他秘密扩张势力的同时,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史思明看到了自己的机会,决定拥兵自立,向权力的巅峰发起冲击。 758年,史思明开始不断招兵买马,逐渐引起了李亨的不满。李亨派出乌承恩来策反史思明的部下,试图暗杀他。然而,计划的败露使得史思明再次叛乱,与朝廷对峙。李亨派出的节度使军队由于缺乏统帅,导致在与史思明的对抗中节节败退。面对这样的局势,安庆绪不得不向史思明求援,但史思明却乘机坐山观虎斗,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 在多次交战中,史思明与李光弼之间的斗争不断升级。李光弼利用丰富的军事经验,总能巧妙应对史思明的策略,双方的战斗十分胶着。直到“鱼朝恩”出现,史思明得以逆转局势,进攻陕州。 此时的史思明,已然在叛军中积累了巨大的权力与影响。在一次庆功宴上,他毫不留情地将安庆绪杀死,自此成立大燕国,成为一国之君,权力达到巅峰。然而,成功的背后隐藏着重重危机。史思明在扩展势力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内部的挑战,尤其是与儿子之间的关系。 史思明的两个儿子,长子史朝义与幼子史朝青,成为了他权力斗争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他对于幼子的偏爱愈发明显,对长子的苛责与冷漠则导致兄弟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史朝义逐渐意识到父亲对自己的敌视与排斥,不满和愤怒不断积累,最终促成了他与大将军骆悦的密谋。两人联合起来,谋划对史思明的暗杀,结果成功将他杀死。 史思明的死是大燕国命运的转折点。在他去世前,他已然是掌握着强大军队和显赫地位的统治者,原本有机会进一步扩张领土,挑战唐朝的统治。然而,他的偏心与家庭纷争使他走向了失败。史朝义在杀死父亲后上位,但他继承的是一个充满敌意与仇恨的局面,史思明所建立的势力逐渐开始动摇。 来自 (宋)李昉等编;东篱子解译. 太平广记全鉴[M]. 2021

0 阅读: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