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英雄崔建功回忆淮海战役:连长们身背米袋带队夜闯敌阵,天亮后直接打懵守军。 1948年12月1日晚上,中原野战军9纵27旅对黄维兵团双堆集阵地的小张庄据点实施突击,但人们却看到了奇怪的一幕:带队出发的连长们每人身上竟都背着一个米袋。 中原野战军自从挺进大别山以来坚持了一年多的山地运动战,对于平原攻坚战缺乏必要经验,特别是山炮和榴弹炮等重型火器奇缺,在攻击防御坚固的黄维兵团阵地时吃亏很大。 11月下旬,9纵先后向苇子湖、杨围子、小张庄发动进攻,但收效甚微,而且损失了不少战士。 别看小张庄从前只是一个住了8户人家的小村子,但现在里面可像兵营一样扎扎实实地塞了对方一个团1200多人。 敌军自从进驻小张庄以来,先后在村子外面构筑了3层防御工事,外面拉了几圈铁丝网,里面地堡连着地堡,再形成集团工事,正打倒打的火力点密密麻麻,互相掩护,看了让人头皮发炸。 说句实在话,就凭中原野战军手头上那点家底,就算是用人把壕沟都填平了也难以攻入小张庄。 就在这时,27旅旅长崔建功收到了参谋长张蕴钰写的一份总结报告: 在上一次攻击小张庄战斗中,某班长牛孟连和两个战士冲到了敌人碉堡前面受阻于机枪火力,一时冲不上去,也撤不下来。 眼看三人暴露在敌人的机枪射界里成了活靶子,牛孟连迅速组织3人依靠一个小土包挖出卧射掩体,随后又发展成跪射掩体,最后挖出立射掩体,就这样在敌人的疯狂扫射中坚持到晚上,脱险而归。 牛孟连的经验给了崔建功很大的启发:只要掩体挖得够近,就可以大大减少冲击时敌人火力对我军的威胁,而我军的“飞雷”和迫击炮却可以就近打到敌人。 随后,崔建功将实施土工近迫作业突袭小张庄的方案报给了纵队司令员秦基伟,并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 崔建功记得,在总攻黄维的战前动员会上,时任中野4纵司令员的陈赓掷地有声地说:“就算部队打得只剩下一个连,我陈赓当连长,也要把黄维搞下来!” 上级坚决的态度让师团级指挥员很受鼓舞,崔建功和张蕴钰很快制定了以81团从小张庄东北主攻,79团从东南主攻,80团作为预备队的突击方案。 27旅的仗打得相当精明,81团下属各连事先早就规划好了近迫作业的位置,一到晚上,连长背着装满白灰的米袋,带队向敌阵匍匐前进。 他们一边前进一边洒下白灰,后面的战士就在熹微的星光下一个挨一个跟进,没有一个人掉队。 到了距离敌人工事只有几十米的地方,连对方的咳嗽和说话声都能听清楚时,全连立即拿出铁锹和铁镐猛挖工事。 一夜之间,81团在小张庄外围挖出了无数用交通壕连接的掩体,并准备了充足的弹药,而且纵队炮兵把迫击炮、小口径山炮和炸药包都神不知鬼不觉地运到了掩体里。 81团连挖掩体都“鬼”得很:一些侦察兵带着2把铁锹,他们先将1把铁锹头朝里放在战壕边上,用土压实后再把铁锹抽掉,就形成了一个个观察孔,这样他们能看到敌人的一举一动,而敌人却难以发现他们。 12月1日下午17点,崔建功发出总攻小张庄的命令,刹那间,27旅部署在掩体里的迫击炮、山炮一齐开火,号称“没良心炮”的炸药抛射筒更是大显神威。 炮弹所过之处,敌人的工事顿时土崩瓦解,灰飞烟灭,国民党军搞不清楚解放军在哪里埋伏了这么多火力,一时被炸得不知所措,抱头鼠窜。 这次9纵确实把所有的家底都拿出来了,炮火准备整整打了30分钟,小张庄外围的工事和地堡大部被摧毁,剩下的也稀稀落落不成气候。 这时,随着3发红色信号弹撕破夜幕,81团2个突击连从事先埋伏的掩体里突然杀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像尖刀一样劈入敌军防线。 战士们势不可挡,直接杀入第二道防线,混战中4班长曹年纯只身冲进对方交通沟,只见差不多一个排的敌人正准备发动反冲击,他老实不客气地一梭子扫去,当场撂倒七八个敌军。 紧随其后的战士陈忠文同时射击掩护班长,并向两侧猛扔手榴弹,炸得对方血肉横飞,一下子在第二道防线上打开了20米长的突破口。 也许是这两个人的杀气太重,剩下的敌人竟不敢还击,纷纷逃进碉堡,而他们又追上去堵住地堡出口,最终迫使20多个敌人缴械投降。 在这场战斗中,曹年纯和陈忠文二人如同天神下凡所向披靡,一连端了敌人3个地堡,俘敌70多人,毙敌30多人。 更绝的还有81团6连3班的战士王以尧,他在班长负伤后主动指挥3班一连攻克敌人18个地堡,缴获机枪11挺。 后人实在难以想象,在如此残酷险恶的战场上,解放军英雄们是如何以一敌百,横扫千军的,英风豪情,令人心向往之! 在27旅雷霆万钧般的打击下,小张庄战斗只用了10个小时就结束了,守敌一个整团被全歼,而27旅则只付出了相对轻微的损失,这在惨烈的双堆集战场实属罕见。 智勇兼备的指挥员总是被命运偏爱的,4年后在上甘岭,崔建功带领以27旅为骨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45师将震惊全世界。
崔师长的45师有一猛将段参谋无所不能,无处不在,身怀超20多项特异功能超能力……几乎凭段参谋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上甘岭战役战局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