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元宵节,准备回家的孙家栋,发现食堂竟然有红烧肉,便决定吃碗红烧肉再走

白虎万物 2024-10-04 16:22:14

1950年的元宵节,准备回家的孙家栋,发现食堂竟然有红烧肉,便决定吃碗红烧肉再走,却没想到因一碗红烧肉改变了人生。 “说起来很有意思,当年要不是为了吃那碗红烧肉,我的人生轨迹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皓月当空,已经95岁高龄的孙家栋院士望着窗外的明月,思绪仿佛回到了70多年前的那个元宵节。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他为中国航天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而这一切,竟起源于一碗普通的红烧肉。 时间回溯到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彼时的孙家栋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一名学生。元宵节这天,学校食堂为了庆祝节日,特意准备了红烧肉,这在当时可是难得的美味佳肴。孙家栋早已收拾好行李准备回家,但听说食堂有红烧肉,他决定吃完再走。 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在这时悄然转动。就在孙家栋期待着红烧肉的时候,校长突然来到食堂,宣布中国空军正在招募飞行员。 这个消息如同一道闪电,瞬间点燃了孙家栋心中的梦想。他从小就对蓝天充满向往,成为一名飞行员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顾不上吃红烧肉,他立刻跑到招生办公室报名。 凭借着优异的身体素质和学习成绩,孙家栋顺利通过了选拔,并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临行前,同学们和他开玩笑说:“苟富贵,无相忘。” 那时的他们,谁也不会想到,这位与他们一起吃红烧肉的同学,未来会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领军人物。 在北京的测试中,孙家栋再次获得了第一名,并被派往苏联留学深造。1958年,孙家栋学成归国。 此时,钱学森教授正在为中国航天事业招募人才。 面对钱老的提问,孙家栋沉着冷静,对答如流,给钱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钱老称赞他“有大将之风”,并预言他未来必成大器。 果然,孙家栋没有辜负钱老的期望。他加入了钱学森的团队,并很快独立出来,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东风二号”导弹。 1967年,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人造卫星的研制迫在眉睫。在钱学森的力荐下,孙家栋临危受命,担任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负责人。 当时的中国,在卫星研制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很多材料都十分匮乏。面对重重困难,孙家栋没有退缩。他带领着团队,夜以继日地进行研究,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终于,在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与此同时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自研发、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也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 此后,孙家栋继续带领团队,研制出一系列重要卫星,包括“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等等,为中国在卫星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04年,中国启动探月工程。 已经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担任了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 “上九天揽月”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而孙家栋,则带领着新一代航天人,将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 回顾自己的一生,孙家栋感慨万千。当年为了吃一碗红烧肉而做出的选择,竟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让他有机会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那一碗红烧肉,见证了个人选择与时代机遇的奇妙交织,也见证了一位科学家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如今,孙家栋院士已经95岁高龄,但他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关注和热爱却丝毫未减。 他就像一颗永不熄灭的星辰,指引着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信源:新青年(珍情)——《孙家栋:这个名字,共和国不会忘记》)

0 阅读:377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