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拿奖,上台领奖的是闫肃和蒋大为。作曲家许镜清只能在台下给他们鼓掌,事后,他鼓起勇气,给电视台打了个电话,问,“我能不能有个奖杯啊?”
1986年,中国的电视剧史上出现了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西游记》。这部由杨洁导演的连续剧,以其精良的制作、优秀的演员阵容和深入人心的主题歌,迅速俘获了全国观众的心。每天晚上,无数家庭都守在电视机前,跟随着唐僧师徒四人踏上取经之路,感受他们一路降妖伏魔、历经艰险的传奇故事。 《西游记》的成功离不开众多幕后英雄的付出,其中就包括了青年作曲家许镜清。他所谱写的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以其大气磅礴的旋律、振奋人心的歌词,成为了该剧的灵魂之作。很多观众在追完一集的故事后,心中还在回味片尾曲的余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歌词仿佛与剧情融为一体,表达了师徒四人不畏艰难、砥砺前行的决心,也激励着普通人面对人生的坎坷时要勇往直前。 《敢问路在何方》不仅深受观众喜爱,也得到了专业领域的认可。1988年,这首歌曲在首届中国十佳影视金曲评选中脱颖而出,荣获大奖。颁奖典礼上,著名歌手蒋大为和闫肃作为演唱者登台领奖,接受了主持人和颁奖嘉宾的祝贺。二人饱含深情地演唱了这首歌曲,全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蒋大为和闫肃虽是《敢问路在何方》的演唱者,但他们谦逊地多次提到,这首歌的成功同样归功于作词人张敬业和作曲家许镜清。正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创作团队,才诞生了这样一首经典之作。"我和闫肃只是尽自己所能,把这首歌演绎好,把它传唱开来。但歌曲本身的艺术魅力,还是要归功于张敬业和许镜清的心血。没有好的歌词和曲子,再好的歌手也难以发挥。"蒋大为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据媒体报道,获奖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的商演就超过了100场,平均一个月有七八场,其中不乏大型晚会和高档宴会。主办方为了能请到他,往往开出十分丰厚的出场费。一时间,蒋大为名利双收,成为歌坛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随着知名度的提升,蒋大为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他骑着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奔波于各个小型舞台,现在他则坐在小轿车里赶往各大剧院。从前他住在北京东五环外的一个小单元楼里,现在他则搬进了市中心的高档小区。"这一年的生活就像是做梦一样。但我不能被这些物质蒙蔽,要始终保持艺术家的初心。我要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多传唱度高、影响力强的优秀作品。"蒋大为在接受杂志专访时如是说。 1988年《敢问路在何方》获奖的消息传开后,创作了这首歌曲的作曲家许镜清却没能分享这份荣耀。 当许镜清打开电视,看到蒋大为和闫肃站在领奖台上致感言的时候,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为歌曲获得肯定而欣慰,另一方面又对组委会的做法感到遗憾和不解。毕竟,《敢问路在何方》的诞生离不开他的旋律创作。音乐和歌词是这首歌的灵魂,缺一不可。 朋友看出许镜清的失落,宽慰了他几句就离开了。而许镜清思来想去,觉得自己应该争取一下权益。于是他给电视台打去了电话,委婉地表达了自己作为作曲人也想得到一个奖杯的愿望。电视台工作人员听后连声道歉,承认疏忽了许镜清的贡献,并答应尽快给他补发一个奖杯。 几天后,许镜清收到了专程送来的奖杯。拿着这份迟来的肯定,他心情有些复杂。一方面为自己的坚持感到欣慰,但另一方面却隐隐觉得,自己和演唱者之间好像已经划下了一条无形的鸿沟。大家各取所需,貌合神离。 随着时间的推移,《敢问路在何方》为蒋大为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商业演出机会。而许镜清却依然过着清贫的生活,为生计而奔波。他也梦想着能像蒋大为那样开一场个人演唱会,但苦于没有资金。 抱着一线希望,许镜清主动找到了蒋大为,委婉地提出希望对方能赞助自己开演唱会。他坦陈两人是老朋友,当年同舟共济,如今虽境遇不同,但还希望能得到对方的支持。然而让许镜清没想到的是,蒋大为却婉拒了他的请求。理由是唱片公司和经纪人已经给他安排了很多工作,自己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和财力去赞助别人的演出。 许镜清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觉得蒋大为能有今天,《敢问路在何方》功不可没。大家都是这首歌的受益者,理应互帮互助。于是许镜清改变了策略,提出蒋大为在商演中演唱《敢问路在何方》,应该向自己支付一定比例的版权费。否则他就要诉诸法律,捍卫自己作为作曲人的权益。 蒋大为听后勃然大怒,指责许镜清不懂法律,自己演唱《敢问路在何方》是合理合法的,根本不需要额外付费。二人不欢而散,往日的情谊荡然无存。许镜清咨询了律师,最终决定将蒋大为告上法庭。案件经过一番审理,法院最终判定蒋大为确实应该向许镜清支付一定数额的版权费。 虽然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了自己的权益,但许镜清心里却没有丝毫喜悦之情。他和昔日好友反目成仇,原本和谐的创作伙伴关系也被彻底破坏。他感慨世事难料,创作和演唱看似相辅相成,实则暗流涌动,到头来还是利益驱使人心。拿着判决书,他久久地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