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早饭时想# 【2025年大部分大模型企业会出问题】
2022年, Open AI发布chatGPT,全球开始了一轮多模态通用大模型的炒作,对于多模态通用的大模型,我是认真做了研究,写了一本书《ChatGPT 读懂AI爆发背后的技术和产业逻辑》,认真研究了人工智能的五个组成部分,尤其研究了人脑对于信息处理的机制,研究了实践在人类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两年来我一直关注GPT的发展,马上我们就要进入2025年了,我相信2025年不是什么多模态通用大模型的全面爆发,而是大部分做这个方向的企业都要完蛋了。
1.多模态通用大模型并不是人工智能的主要方向。从大模型热开始,整个业界把多模态通用大模型炒成了就是人工智能,或者至少是人工智能的主要方向,大量的堆算力,对人工智能根本不是清醒的,冷静的市场分析,充斥了大量的过度炒作,甚至是玄学的炒作,科学家们、投资领域、媒体,包括产业界都积极参与其中。
事实上人工智能是一个大系统,这个大系统由智能感应、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算力、算法、大模型)、智能终端组成,这5个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个木桶任何一个短板,都会导致这个木桶装不了多少水,把某一根板修的再长,这个木桶依然是装不了水的木桶。
在人工智能这个大系统中,要迅速提升的最大两个难点,一个是智能感应,一个是智能终端。
人类的人工智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不存在明天人工智能就大量发展,改变了这个世界,甚至取得了某些人的工作,没有这样的事情,这个话题的炒作,就是不理解人工智能。
2.即使信息处理而言,也应该包括算力、算法、大模型,是多种能力形成的综合,不仅仅是一个大模型。如果从大模型的角度去看,多模态通用的大模型,绝不可能是唯一的方向,一个多模态通用的大模型,需要大量消耗算力,需要大量消耗能源,大量的数据是无法进行鉴别,所以一定会产生幻觉,永远不会有真实性。
对于今天人类的人工智能而言,用模型训练,有相当一部分将是专用模型,导入的数据是经过人类处理的,这个人类处理的过程,就是把人类的实践和对世界的理解加入了其中,这样是不需要大量的能源和算力,就可以实现高效率的训练和推理。
多模态通用大模型是不可能用于工业制造、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因为成本太高,效率太低,会产生大量的幻觉现象,无法输出高质量的结果。
3.今天的中国已经是百模大战,建立起来的大模型已达数百个,经过两年的建设,很多企业投资从几亿到几十亿,甚至是上百亿。都是少的投资人的钱,经过了两年的建设,企业应该获得回报。事实上产品的能力乏善可陈,没有人愿意为大模型的服务大量的付费,在互联网上还存在着大企业开发的免费的大模型服务。
较为专业的领域,达到专业的水平,可以让消费者付费,这样的模型也是寥寥可数。
到了2025年,谁做投资的减少,投资人都需要回报,这才会发现,其实大部分的大模型投资是没有回报的,只要一家企业倒掉,就会形成市场的恐慌,出现多家企业倒掉的现象。这个情况似乎不可阻挡。
经过2025年之后,中国真正做大模型的企业,不会超过20家,甚至还会更少,那些昔日呼风唤雨,参与炒作的人,已经在股市上获得了回报,他们会去转向新的方向。真正在大模型这个方向,能有积累,可以向大众消费者提供业务的,可能也只有三家左右。绝大部分的大模型,都会转向专用模型,去做一个专用的服务,这并不需要过多的算力,而是需要在数据上下功夫,在算法上寻找突破。
专用大模型的未来,还必须做软硬件一体化,除了软件之外,硬件也是必须的。这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样的积累,人类才逐渐会走向人工智能的时代。
如果你在一家小公司,最家小公司在做通用大模型,还是提前找找工作吧。如果有创业者做这个方向,趁着自己还有钱,赶快进行兼并,把自己的企业卖掉。
当然看到我写的这些,再做这样的决策,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