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万德军被50万苏军包围。苏军派人劝降,施特默尔曼上将说:“军人就该

史面的楚歌 2024-10-05 09:11:08

1944年,6万德军被50万苏军包围。苏军派人劝降,施特默尔曼上将说:“军人就该战死沙场!”年近60的德国上将,端着长枪给士兵断后。德军士气大振,居然有4万人突围成功,然而施特默尔曼上将却战死了。 1944 年 2 月,乌克兰。刺骨的寒风裹挟着雪花,天地间一片苍茫。格尼洛伊提基河静静流淌,河面上漂浮着破碎的冰凌,远处依稀传来隆隆的炮声。谁能想到,在这看似平静的冰雪之下,隐藏着一场惨烈的战争,一场关乎生死、抉择与荣耀的残酷较量。 1944 年初,德军在乌克兰战场节节败退,科尔松成为最后的据点,希特勒,这个偏执的战争狂徒,拒绝撤退。他一意孤行,将数十万德军将士的生命置于险地。 1 月 25 日,伴随着喀秋莎火箭炮震耳欲聋的怒吼,百万苏军如潮水般涌向德军阵地。德军仓皇应战,却无力阻挡苏军。仅三天时间,科尔松地区的德军防线便被攻破。 仅剩6 万多名德军士兵,被围困在切尔卡瑟,其中包括精锐的党卫军“维京”装甲掷弹兵团、来自比利时的瓦隆突击旅,以及无数对战争感到厌倦、渴望回家的普通士兵。 他们,都成了瓮中之鳖。 指挥这支被困部队的,是第 11 军军长威廉·施特默尔曼上将。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深知,服从希特勒的命令坚守待援,无异于坐等死亡,而选择突围,则意味着背叛。 “坚守阵地,等待援军!”希特勒的命令不容置疑。他将解救切尔卡瑟被围部队的希望,寄托在了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曼施坦因元帅身上。但即使是“德军最后的战略天才”,面对希特勒的疯狂和苏军的强大攻势,也显得力不从心。 曼施坦因倾尽全力,集结了 10 个装甲师的精锐部队,试图撕开苏军的包围圈。德军的钢铁洪流一度逼近切尔卡瑟,最近时距离被围部队仅 10 公里。但兵力悬殊是现实,让德军的这次的反击仅仅是昙花一现。 苏军的坦克部队,如钢铁长城般难以撼动,德军的攻势很快便陷入泥潭。就连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党卫军“帝国”师,也在苏军的猛烈反击中损失惨重。 2月15日,解围无望的曼施坦因,怀着沉重的心情,向切尔卡瑟被围部队发出了诀别电报:“救援部队力量已耗尽,你部只能自行突围。” 这封电报,宣告了希特勒的幻想破灭,也把施特默尔曼和他的士兵们推向了命运的深渊。 苏军发起了劝降,承诺投降者将得到优待。面对苏军的“橄榄枝”,施特默尔曼将军毅然拒绝。他知道,投降意味着耻辱,意味着对军人誓言的背叛。 他要为被困的将士们争取一线生机,哪怕这线生机极其渺茫。 暴风雪即将来临,施特默尔曼决定抓住这最后的机会,率部突围。他将突围的希望留给了年轻的士兵们,自己则选择了最危险的任务——率领“维京”师的一个后卫营断后。 当得知施特默尔曼将军拒绝了希特勒派来的飞机,选择与士兵们共存亡时,将士们都被将军的大义凛然所感动。他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2 月 16 日夜,暴风雪如约而至,为德军的突围提供了一层天然的掩护。德军士兵们抛弃了重武器和辎重,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雪夜中默默前行。 暴风雪中,德军士兵们艰难地跋涉着,苏军的炮火和机枪扫射,无情地收割着生命。走在队伍最前面的“维京”师,用血肉之躯为战友们开辟着前进的道路,他们伤亡惨重,却至死不退。 断后的施特默尔曼将军和他的士兵们,则要面对苏军最猛烈的攻击。他们没有重武器,弹药也已不多,但他们依然战斗到最后一刻,用生命为突围的战友们争取时间。 2月17日,筋疲力尽的德军残部,终于抵达了格尼洛伊提基河边。这条原本平静的河流,此刻却成了德军士兵们面前的天堑。冰封的河面已被炮火炸得支离破碎,浮桥也被苏军炸毁。 为了活下去,德军士兵们别无选择,只能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许多士兵在冰冷的河水中冻僵、溺亡,侥幸游到对岸的,还要面对苏军机枪的扫射。 绝望之际,德军第一装甲师及时赶到,为幸存者们提供火力掩护,掩护他们渡过这条死亡之河。 最终,在 6 万多名被围的德军中,只有约 4 万人成功突围。 而施特默尔曼将军,最终没有走出这片冰雪覆盖的战场。他食言了,没有实现“让老人保护孩子”的承诺,最终战死沙场。 战后,苏军在打扫战场时,在一处高地上发现了施特默尔曼将军的遗体。这位老将军保持着战斗的姿势,手中紧紧握着一支步枪,胸口中弹。 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元帅,被施特默尔曼将军的忠诚和勇气所震撼,他下令厚葬这位可敬的对手,并说道:“我从未见过哪位将军手持步枪,为士兵断后。” 切尔卡瑟战役以德军的惨败而告终。希特勒的错误决策,将 6 万德军将士送入了绝境。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切尔卡瑟战役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施特默尔曼将军的故事,依然在人们心中回响,警醒着世人,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让悲剧不再重演。 参考资料:《地狱之门:切尔卡瑟战役1944.1—1944.2》

0 阅读:1320
评论列表
  • 2024-10-07 13:40

    现在的德国人的血性呢

  • 2024-10-05 12:57

    我们来看看这包围圈怎么来的。近坦5集突破战线,纳粹3个装甲师来堵。坦18军留下来掩护友军,以1敌3,损失惨重。而另外2个坦克军一路向纵深推进,形成包围圈。突围有什么值得说的?坦18军才是英雄。

  • 2024-10-06 14:04

    苏军也不含糊啊,战场上死的集团军级的将军也不少啊,方面军级的都死了好几个

  • 2024-10-05 15:44

    即便强如德军,英勇如将军,跟世界作对还是输的惨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