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的军队,始建于曹操。董卓进军洛阳时,曹操"散家财,合义兵",组织私人部曲五千

周周史海泛舟 2024-10-05 09:27:30

魏国的军队,始建于曹操。董卓进军洛阳时,曹操"散家财,合义兵",组织私人部曲五千人参加了讨董卓的战争。俟董卓被杀之后,曹操自任兖州牧。 为了扩充实力,他极力拉拢地方豪强地主武装。李典、许褚、任峻等都率领自己的部曲归附于他,成为曹操的亲信部队,也是以后魏军的骨干。 官渡之战前夕,曹操据有司、兖、豫、徐、青五州,战胜袁绍集团后,又陆续占领冀、并、青、幽等州,其统治区域扩展到中原全部。 这时局面大了,再不能象过去一样,带领一支军队到处征战,因之便产生了留屯的办法。平定一个地方,即留一部分军队在那里驻防,并由一人任统帅,统摄辖区内诸军。这种留屯制,就是魏晋盛行的军事上分区的都督诸军制的源头。 这种体制下,国家军队分成内外两部,一为地方军队,亦称“州郡兵”,二为中央直辖的军队。前者由留屯在外的将军与都督所领的称为外军,后者宿卫京师、随同权臣或君主出征的主力精锐则称为中军,即禁兵。 比如三国志所载:建安二十三年(218),“七月,(太祖)治兵,遂西征刘备,九月,至长安。”次年,“三月,自长安出斜谷,军遮要以临汉中,遂至阳平。”但是作战不利。 “五月,引军还长安。”由于襄樊战事激烈,“十月,军还洛阳。”随即南征击退关羽,次年正月回到洛阳病逝。 由此可见,曹操在军事上基本以州郡兵守地方,自己则带领禁兵主力外出作战,归来在邺城后方基地修整,这种战养形态在曹操去世后逐渐发展为魏晋的主流。

0 阅读:56
周周史海泛舟

周周史海泛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