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空军转向忠诚僚机,中国发展飞翼无人机,中美谁点错科技树?】 在现代空战竞争的舞台上,飞翼式察打一体无人和常规气动布局的忠诚僚机正成为两个大国军事战略的关键点。美国空军最近宣布,他们没有计划购买隐形无人作战飞行器,而是将重点转向了低成本的忠诚僚机。与此同时,中国却在飞翼式无人机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GJ-11、云影5000T、彩虹7、飞龙2等平台的开发上。今天,我们就讨论一下中美之间对无人机应用前景的判断出现的路线选择问题。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空战装备发展的路线选择问题呢:因为这涉及到中美两国对未来空战样式的判断,以及对本国制造无人机能力的评估。 美国空军的这一决策反映了其对未来空战的不同看法。他们认为,通过大量部署协同作战飞机,可以与有人驾驶飞机形成紧密的作战网络,提高作战效率和灵活性。这种策略强调了人机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可预见的未来,有人驾驶飞机在空战中的中心地位。 然而,中国的策略则不同。中国正在大量投资于高度自主的飞翼式隐身,如GJ-11、云影5000T等等,这种无人机能够独立于有人驾驶飞机运行,具有更高的自主性和更强大的隐身能力,作战半径和留空时间更长,成本更高,不只是能用于空战,甚至还能代替战斗轰炸机的地位。可以说,中国空军重视高隐身无人机的发展,加上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快速进步,可能会在未来的空战中提供重要的优势。 当然,美国空军的决策可能基于对成本效益的考虑,以及对人机合作模式的信任。他们认为,通过人机团队,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无人机,同时保持人类对关键决策的控制。这种策略也允许美国空军在必要时,快速调整其作战策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战场环境。 中国的策略则可能基于对技术进步的信心,以及对自主系统在未来战争中作用的预期。通过发展高度自主的隐身平台,中国可能希望在某些领域取得技术优势,从而在未来的冲突中获得战略优势。 这两种策略各有优势和挑战。美国的忠诚僚机策略可能在成本和灵活性方面更具优势,但可能在隐身和自主性方面不如中国的飞翼式隐身无人机。中国的隐身无人机发展策略可能在技术上更具创新性,但也可能面临更高的成本和操作复杂性。当然,基于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强大的无人机产业国,所谓的高成本推测,可能因为中国的制造能力而不存在。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中美谁走在对的道路上呢?我认为还是中国。 首美军发展的低成本忠诚僚机,的确有一定的前前瞻性,但是不具备独特性。因为,这种平台在航程、自主作战能力和多功能性方面远不如飞翼式察打一体无人机。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中国认为需要低成本的忠诚僚机时,完全可以快速补上这一课,其研发、制造的过程只会更为简单。相反,如果美军一直不发展飞翼式布局的察打一体无人机,没有建立起这样的产业链,再想补上这一课可就难了。 其次,飞翼式无人机在战场上的高生存能力,可能左右战局走向的关键。对比美国的忠诚僚机 和中国的攻击-11等飞翼式平台,双方在性能方面的根本性差距就是隐身性不在一个数量级。 最后,中国用飞翼式察打一体无人机同样可以成为忠诚僚机。你可以这么理解,飞翼式察打一体无人机平台,可以说是一种更为高端的忠诚僚机,可以携带的弹药数量更多,种类更为丰富,当然肯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美国发展低成本忠诚僚机的意义,特别其造价更低的特点,能够消耗得起。对此,我们建立中国空军也可以发展一种忠诚僚机,在无人机领域形成又一种高低搭配的格局,这对中国军工而言并不是很难。比如,中国航天部门研发的飞鸿-97A就完全可以承担这一使命。 走中国自己的路,也走美国人的路,让美国无路可走,这个完全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