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之选 Leica Q3 43】
在我眼里,Q系列是徕卡这十年来最成功的系列,它既具备了当代设备的自动化能力,又保留了徕卡M的经典神髓:优雅紧凑,卓越光学、高速记录,最重要的是它依然能找到对于画面的掌控感。
而Q3 43无疑是Q系列的新巅峰,是徕卡现代技术的集大成之作,这不是一台备机,而是一台一步到位的主力机。这无疑是能够激发拍摄热情的相机,让原计划假期在家躺平的我,订了一张机票,开启一场72小时的旅行。
43mm——全能型焦段
和Q3最大的区别就是镜头焦段换为43mm f/2,这个介于35mm到50mm之间的焦段,(但又不影响35AA和50AA的销售)看起来很小众,但其实适应一下挺好,是一个非常适合挂机的焦段。当年的徕卡CL配的40mm、康泰时的G45都是类似的焦段,当前的理光GR3x、哈苏55mm都是类似的视角,算是大众焦段范围里的小众焦段,但本身并不奇葩。(宾得粉甚至能骄傲的告诉你43有多意义非凡)
目前用下来,这确实是一个很万精油的焦段。在拍完审视内容时,特别是横向画幅,你能感觉到这个视角的中正平和,不刺激,甚至有些平庸,但这无疑是最日常的观看感受。但配合它超强的光学品质,你又能感受到这种日常里细腻、层次、立体的那种感动,特别适合输出成一个巨大的画面观看,起码我个人我很喜欢。
回归功能性的好处,就是无论是人文场景还是人像,又或者是静物,43mm都能舒适驾驭的焦段,构图的友好程度很高,不会有难以处理的变形问题。这次旅游我全程用的Q3 43,对于这种CityWalk场景,43mm可以说是游刃有余。
值得一提的是这颗镜头切微距之后,最近对焦距离能到0.27m,一些静物、美食都很适合,实用性挺好。(切换微距后,光圈起始为f/2.8)
经典设计
确实,Q3 43比以往的Q在镜头上要长一点,但整体形态依然是优雅匀称的,和M相机放在一块也不突兀。重点是,看看这镜头的实力:f/2大光圈、APO、自动对焦、微距能力,同时是一个43mm的标头,这体积控制很厉害了,摄影包表示这机子挺好放。肩膀表示挂一天也不是很有压力。
画质怪兽
买镜头送机身应该就是对Q3 43镜头最好的总结,准确的说是 APO-SUMMICRON-Q 43 f/2 ASPH镜头(也可以叫43AA啦)。不只是因为35AA和50AA夸张的价格,这颗镜头本身的素质也非常惊人。不仅能轻松喂饱这枚6000万像素的全画幅传感器,还有不错的色散控制。
更重要的是,Q3 43的自动对焦、光学防抖配合这颗镜头简直天作之合,抬手拍也经得起100%放大。高像素传感器+自动对焦+防抖+AA镜头,这才是最适合日常出片的组合。
抬手就拍的快乐
不同于M系统的抬手拍,需要大量的学习、尝试磨合,Q3 43的抬手拍真就抬手拍了。高速的自动对焦(算是行业主流靠前的水平)、准确的自动测光、还有远超M的白平衡准确性,这是一个摄影萌新也能轻松出片的画质怪兽。这样的配置同样特别适合旅行时,挂脖子上单手即可完成拍摄操作。43mm的视角构图也很友好。某种意义上,这算是一步到位的入门用户的首选。
像 M 一样的掌控感
在习惯了徕卡M之后,那种对于每一帧画面的
掌控感是很大的收获。构图、曝光、景深、焦点有一个特别直觉的控制,这是机械系统所带来的。很庆幸Q3 43在完全自动化的同时,又能将这种直觉的手动操控保留下来。这枚极为先进的自动化镜头保留了光圈环、手动的对焦环(还有景深标尺)、手动微距的切换(专属的微距景深标尺),精密的机械感让人叹服,一些传统的手动快拍技巧也能得心应手。机身的转盘也有足够强的操控体验,将传统与先进融合,这就是Q系列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Q3 43是台有点“反常”的机子,一方面它足够的轻松好用,并且把体积和重量控制得不错,镜头的焦段虽然固定,但适用性很高,是一个新手友好机型。同时,它又一台上限极高的机子,在众多的全画幅相机中,也是画质最拔尖的那一小撮,配合各种专业化的控制,可以匹配非常专业的创作能力。可以说从入门到进阶,再到退隐江湖的老法师,这都是一台陪你走下去的相机,很妙。
#摄影##徕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