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父亲生病住院,母亲去大伯家借钱被拒绝,小姑却冒着大雪把嫁妆钱送到医院,如今我终于还上了这份恩情。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父亲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他在村里的水泥厂上班,收入不高。可那年冬天,他突然开始咳血,母亲吓得脸色苍白,连夜把他送进了医院。 医生检查后,确诊是肺部感染,需要住院治疗。看着医生开出的住院单,母亲攥着那张长长的单子,手指发白。 医院的押金要三千块。母亲在家翻遍了所有能用的存折和现金,结果凑不到几百块。 无奈之下,母亲决定去大伯家借钱。大伯家条件要好得多,他早些年就进了城,开了一家小工厂,平时很少和我们来往,但毕竟是亲兄弟,母亲抱着一丝希望。 那天,母亲穿上厚厚的棉袄,顶着呼啸的寒风,独自一人走了好几里地,到了大伯家门前。母亲敲了半天门,都没人来开门,终于母亲忍不住,大喊起来,才见人把门打开,开门的就是大伯。大伯见到母亲,愣了一下,随即皱眉问道:“你来干啥?” 母亲尴尬地站在门口:“大哥,孩子他爸住院了,急需用钱……我来想借点钱。” 大伯听完,脸色冷了下来:“你们家不是有积蓄吗?怎么还来找我借钱?” 母亲强忍着委屈解释道:“家里真没钱了,给孩子们上学、种地,手头实在是紧得很。只要能借三千块,等明年秋收后一定还你。” 大伯没等母亲说完,打断道:“我这儿也不宽裕,工厂正赶着还贷款,实在帮不了你们。”他随手推了推母亲的肩膀,示意她赶紧走,随后便转身回了屋,留下一脸失落的母亲站在寒风中。 母亲那天是哭着回家的。她走进病房时,我正守在床边。父亲已经打完点滴,脸色依旧苍白。母亲红着眼对我说:“没借到钱,大伯家现在手头也紧。” 我默默低下头,心里压抑着一股愤怒和无助。父亲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我们却连最基本的治疗费都拿不出来。 那天傍晚,天已经开始下雪了。病房里冷清得吓人。突然,门口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一声熟悉的呼喊:“大嫂,快开门!” 我赶紧去开门,门外站着的竟然是我小姑。她披着一件旧棉袄,浑身已经被雪花覆盖,头发上还挂着一层薄霜。 小姑一边喘气一边笑着说:“我听说我哥住院了,知道你们手头紧……这是我的嫁妆钱,拿去给我哥治病吧。” 母亲愣住了,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连连摇头:“你这是干什么?你还没出嫁,这嫁妆钱怎么能动?这钱你自己以后要用的……” “嫂子,你别管那么多了。”小姑急忙打断她,"哥哥的命比什么都重要。快去吧,别耽误了!"” 母亲依旧不肯接,小姑急了,直接把布包塞进了母亲的手里。布包一打开,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几叠纸币,目测至少有三千块。母亲握着布包,泣不成声:“小妹,你这是救了我们全家啊……” ”小姑擦了擦母亲的眼泪,转头看向床上的父亲,语气坚决,“哥,你安心治病,这些钱够你用的,咱们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有了小姑的救命钱,父亲的治疗总算有了着落。经过几个月的治疗,他的病情慢慢好转,那段最艰难的日子也终于过去了。 这些年,我一直记着这份恩情,父亲康复后,我们家虽然依旧不富裕,但一家人齐心协力,日子慢慢好了起来。 时间一晃过去了二十多年,小姑的善举我一直记在心里。她后来结婚时,嫁妆已经不多了,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她的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家里并不富有,但小姑从未向我们抱怨过什么,依旧乐观、善良。 我一直想着有一天要还上小姑当年那笔嫁妆钱。可现实总是很忙碌,工作、家庭、生活的琐事让我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机会。直到前不久,小姑家的女儿要上大学了,可学费却成了她们家的难题。 于是,我主动联系了小姑,打听她女儿的学费情况。我知道她是不好意思开口,毕竟当年的事她从没提过。可这一次,我决心不能再让她为钱发愁。 趁着周末,我带着妻子和孩子一起去了小姑家。我们坐下聊了没多久,我就直截了当地对她说:“小姑,当年你拿嫁妆钱救了我们家,现在该轮到我帮你了。这是我一点心意,给表妹上学用。” 说完,我拿出钱递到了她手里。小姑惊愕地看着我,连忙推辞:“你这孩子,怎么能这么说?当年的事都是一家人,不用提了……” “正因为是一家人,我才更应该报答您。”我坚定地说,“没有您的嫁妆钱,我爸当年可能早就没了。今天我有这个能力了,您就别推辞了。” 小姑看着我,眼圈红了。她捧着那张支票,手微微颤抖,最终轻声道:“你这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本文声明: 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和文章内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