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毛泽东视察安庆时,了解到陈独秀儿子陈松年生活困难后,特别指示每月给他30元补贴。那么问题来了,陈松年的哥哥陈延年、陈乔年那么厉害,父亲更不用说,怎么到他这里,就混到了需要“特别补助”的地步了呢? 答案实际非常简单:陈松年与陈延年、陈乔年虽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可他的遭遇却与两个哥哥截然不同。可以说,他和哥哥们,某种程度上是两个世界的人。 陈延年和陈乔年都曾受到父亲的影响,他们自幼酷爱读书,且都在少年时得以前往上海甚至国外留学。而陈松年从出生到成年,根本没见过父亲,如此,也遑论影响了。 陈松年一直生活在单亲家庭,他刚出生,父亲就抛下他和母亲,而和母亲的妹妹在一起了,自此,母亲和祖母带着他生活。 父爱缺失的男孩,最怕的就是不够勇敢、没主见,陈松年原本有最好的基因,他的父亲是铁骨铮铮的汉子,两个哥哥更是为革命英勇牺牲。可因为从小身边就缺乏男性角色,他渐渐养成了凡事拿不定主意的性格。 而这个性格,也是他一生悲剧命运的开端。 拿不定主意,无法独当一面的人,都习惯性地会以家庭为主。陈松年的母亲在得知两个儿子相继被杀、女儿因受不了刺激气血攻心急病离世后,也跟着病倒了。病愈后,她双腿再也无法行走,而祖母的眼睛也出了问题。 陈松年眼见家里两位老人都需要照顾,便放弃了学习,日日留在家中照顾两位老人。 在这里,陈松年原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古人云:“只要敢想,一切皆有可能”。可陈松年素来没主意,自然没有魄力做大决定。就这样,本成绩优异的陈松年无奈成了“家里蹲”。 1930年,母亲病逝,家里只剩下了年迈的祖母,而父亲则关押在南京的老虎桥监狱。陈松年前往看望父亲,这,也是他第一次见到父亲。不久,祖母离世,陈独秀也重获自由,陈松年便前往父亲的隐居地四川江津。 此时的陈松年实际已经结婚了,他本可以独当一面地生活,可因为以家为“天”的特性,他千里迢迢追到了父亲身边,并一直陪伴病父到死。 父去世后,他耗时五年让父亲的灵柩回到了安庆,并和母亲同葬。 处理完一切事宜后,陈松年再遭变故:妻子因劳累过度染病辞世。从此,照顾三个年幼子女的重任就落到了他的头上。 所以,到此,我们便可以下结论了:陈松年过得不好,除了因为性格原因外,还因为家庭的拖累。而并非因为自己不够努力,或者不够优秀。 从为人的角度看过去,陈松年和父亲、哥哥们一样成功,他是大孝子,更对得起悉数被他培养成才的三个子女。 好在,德行极好的陈松年最终得了好结局:他收获了一个完满的晚景。 陈松年晚景极好,当然离不开毛泽东对他的特别关照。后来,一直在窑厂辛苦劳作的陈松年,还于1978年末,被安排到了安庆市文史馆、安徽省文史馆中工作。 对他而言,这已是最好的安排。 晚年的陈松年,子孙承欢膝下,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了实现。他也是替父亲、哥哥们,见证了盛世的陈家人。 1990年,年80岁的他安然辞别了人世。毫无疑问,陈松年,是陈独秀诸多子女中,结局最好的一个。如此,陈独秀和陈延年、陈乔年泉下有知,定然也能十分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