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愿离开你,我走了,谁来照顾你呢?”1972年,因肠癌住院的萧珊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含着眼泪对守在床边的巴金说。
萧珊原名陈蕴珍,1917年,她出生于一个富贵之家。父亲十分疼爱她,从小就对她着重培养。因此,渐渐长大的萧珊,不但出落得亭亭玉立,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位大才女。
19岁那年,萧珊来到上海爱国女子中学求学,却因与“进步人士”交往过密被学校开除。正在她迷茫之际,一本书引起了她的注意——这本书就是巴金的《家》。
读完这本书的萧珊像许多狂热的读者一样,立刻给巴金寄去了一封信,同时寄去的,还有一张自己的照片。照片的背面写着:“ 给我敬爱的先生留个纪念。”
令萧珊惊喜的是,她竟然很快就收到了巴金的回信。因为比她大了13岁,回信中巴金把她当作小朋友,耐心解答了她的烦心事。
从那之后,两人便开始了书信往来,在巴金的指点下,她重拾学业,很快又考入了一所女子中学。
不久后,热情又勇敢的萧珊在书信中提出了见面的请求。蕞开始,巴金并不想答应,但萧珊并不放弃,再次寄信给巴金附上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这下巴金没辙了,只好赴约。令他意外的是,相差十几岁的两人竟然丝毫没有代沟,反而一见如故,聊的非常投机。
随着接触的次数越来越多,两人心中渐渐生出了不一样的情愫,开始了长达8年的爱情长跑。
1937年,上海沦陷,萧珊一路陪伴着巴金,过上了颠沛流离、出生入死的逃亡生活,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无论生死都要与巴金在一起。
在萧珊的陪伴下,巴金完成了很多著作,还翻译了不少外国文学著作。
1944年5月,萧珊和巴金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 堂,这年的巴金已经40岁了,萧珊也已经27岁。
建国后,两人的生活逐渐安 定下来,萧珊心中的头等大事,就是照顾好丈夫和两个孩子。
特殊时期到来的时候,萧珊又成了巴金的精神支柱,每当巴金沮丧之时,她会想尽办法安慰他,还会鼓励他说:“要坚持下去!”
然而,萧珊却在这风雨的摧残中病倒了,她患上了肠癌。病床上的她怜爱地看着陪在床边的丈夫,含着泪说:“我真不愿离开你,我走了,谁来照顾你呢?”
1972年8月13日,萧珊病逝。短短几天内,巴金便白了头。他执意要将妻子的骨灰放在枕边,似乎这样,就能一直感受到她的存在。
2005年10月17日19时6分,101岁的巴金逝世,留下遗言:“等到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搀和在一起。”
巴金先生和萧珊女士的爱情绝对是文艺界的一股清流
萧珊没有爱错人,巴金是文学家里头的最钟情的男人、只是有些遗憾萧珊走的太早了
文豪之恋,令人感动!
感天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