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抗战故事# 追忆抗日战争时期武安武东敌后武工队。 武工队,全称武装工作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日、伪军占领区开展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斗争的一种精干、灵活的武装小分队。 武安武东敌后武工队正式成立于1942年,是由太行六分区派来的连排级干部组成的一支武装工作队,共四、五十人。前两任队长因开始组织武工队,没有经验,采取几十个人一次打进去的方法。结果因没有群众基础,目标过大,都失败了。两任队长也不幸牺牲。第三任队长是原太行六分区独立营营长胡庚生,武东敌后武工队是六分区武工一队。具体任务是从封锁线开始,即从武安城北的八里湾,云驾岭,到巩山、淮河沟、西石门、会兰村一线,往前发展,一直到紫山、邯郸,与冀鲁豫根据地接上联系。基本就算完成任务。 派遣这支敌后武工队是根据当时敌我斗争形势决定的。1942年1月,日寇在华北开始推行第四次"强化治安运动",5月开始对冀中进行"五一大扫荡",这次"扫荡"是空前残酷的。日本侵略者实行了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企图使冀中我军无立足之地,使根据地缩小。根据这一严重形势,太行区党委、华北局、八路军前方司令部提出反击敌人的"扫荡",派武工队深入到敌后活动,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打击敌人,使敌人不得安宁。 1942年七、八月间,第三任武工队队长胡庚生同志先带领少数武工队员从武安会兰村一带越过封锁线进入敌占区,半夜到了淮河沟。找到了熟人,讲明来意,又到马项找到保长,做通了保长的工作,定了一些条件。利用保长掩护武工队活动。为了熟悉群众,组织群众,武工队采取今天住一家,明天住一家的方法,和群众打成一片,宣传抗日政策,取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武工队一开始成立各村自卫团,为村里站岗放哨,实际上这是为迷惑敌伪成立的民兵组织。在建立民兵队伍后,武工队组织民兵割电线、拦截敌人粮车等,同时,也开始发展了一些党员,西土山党员李起志就是那个时候发展的。 武工队经常利用各种方式向群众做抗日宣传,不仅开小会,也开大会进行宣传活动。一次赶上小屯村庙会,胡庚生带着武工队3个人,自卫团团员5个人,来到小屯庙会上。这时有人认出他们来,大声喊:八路军来了。伪军听到就跑开了,胡庚生叫他们不要跑,伪军跑得更快了。胡庚生一枪打到伪军小队长的手脖子上,伪军吓得不敢再跑了。这时老胡向庙会上群众、伪军,宣传抗日的道理和政策,讲了个把钟头,又把带来的传单散发出来,才离开庙会。伪军们见武工队走远了才乱放一阵枪,好向日本人交待。这次宣传风声很大,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敌人,使周围群众都逐步靠向我们啦。 有一次,胡队长带着一名通信员,名字叫崔建华,是石门人,一个队员叫冯实,到北冯昌去,下午来了二十多个治安军,到各家搜查。北冯昌村西是打谷场,北面靠土崖,南边是条河,东北面有迂城炮台。胡队长带人就往东撤,并躲到一个院子里的窑洞。不一会治安军的队长叫王贵田(是汉奸县长王锦章的兄弟),带着几个人来搜查。胡庚生突然间冲出来抓住他,让他给治安军喊话,说这里已经搜过了,不要来这里搜了。同时,胡庚生给王贵田订了几项条件,一条是给八路送情报。一条是不欺负老百姓。搞了四、五条,让他签字,按了手印把王贵田放了。接着大批追了过来,胡庚生看到窑洞里藏不住,就从里边出来,边打边退。沿着小路向城里撤退,在突围中,队员冯实不幸牺牲(冯实之墓在上焦寺村东)。到1944年冬天,武东武工队的活动范围已经发展到紫山东边。和冀鲁豫根据地接上头了。武工队的任务基本完成了。胡庚生在1944年冬即调离武东武工队,开赴新的抗日战场。 武安武东武工队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下发动群众、动员群众、宣传抗日政策,神出鬼没地穿梭在敌占区,令敌伪心有余悸。他们为打通太行根据地和冀鲁豫根据地的联系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