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会认为那些开国元勋在他死后,会篡夺他孙子的江山?
归结为一句话就是,评价历史人物不能有后视视角。 作为后来人,你知道大明享国200多年,但朱元璋不知道。
在中国历史上,持续几百年的大一统王朝是少数,而持续几年、几十年的小王朝才是多数——就如同世界500强企业是少数,而生命周期三五年的小企业多如牛毛一样。只不过,那些享国二三百年的大王朝,一个王朝的存续时间就相当于十几个、几十个王朝,所以才显得大一统的时间更长、分裂的时间更少。 像开头所说,司马懿、石勒、赵匡胤等人,那个不是于国有大功? 而且,从一个国家政权的发展来看,国家权力在经过几代平稳过渡之后,就会对人产生驯化。
但在乱世里,这个就完全不是。在乱世里,能爬上高位的人,绝大多数都有着极强的权力欲——一个无欲无求的人,在那个体系里是很难生存的。而既然一个人有极强的权力欲,他自然就会找到一切机会来让自己爬到权力定点。 在这一点上,都不用说古代,朱元璋自己经历的例子就有——陈友谅。 陈友谅的原上司是天完皇帝徐寿辉,而在天完政权,陈友谅也算得上开国元勋之一。但后来,陈友谅就杀了徐寿辉,改国号为汉。 朱元璋怎么保证自己不是下一个徐寿辉?而他又如何能确定自己的手下没有陈友谅?
之所以说在乱世里这个情况非常普遍,而在太平年代,这个情况就少,也是因为随着政权的稳固,后来的人会认同这个秩序。对于一个享国100年以上的王朝来说,基本到了国家的中期,这种叛乱的情况就会比较少了。(也会有安史之乱这种个例) 站在帝王的角度来看,如果乱杀武将功臣导致外族入侵、天下混乱而失去政权,与放任功臣勋贵坐大而让他们篡夺政权,产生的实际后果都是一样的——都是自己的政权丢失。但杀了功臣,至少能确保一定时期内政权还相对稳固,而不杀这些勋贵,他们篡权的速度可能比外敌入侵更快。
生活在太平年代的人,其实很难理解乱世中走出来的人的思维。在前者眼里,天下既然已经统一,政权已经建立,那国家就已经太平无事了。但是,在后者眼里,所谓的“统一”只是暂时消灭了一部分对手,与自己斗争的都是那个时代的人杰,只要稍一松懈,他们就可能卷土重来。正如,对于白手起家的企业家而言,他们眼里的市场总是时刻充满危险的,因为他们自己知道能混到今天这个地步有多不容易。
每个王朝,开国气象很重要,王朝衰落都是开国时候就埋下了因果。
百姓们在你出名的时候才认识你 你当然可以演天潢贵胄 但老部下们可知道当初敌军来犯 你和他们一样吓的发抖
就一句话,朱元璋性格多疑,明朝的皇帝,很多跟朱元璋一样性格多疑。
其实陈友谅也一样是人杰,只是运气不好,居然能被流矢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