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是一个大学教授的儿子,我们走了不同的道路,当站在瑞典诺贝尔获奖台上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这是2013年的一段对话,比莫言早获诺贝尔奖56年的杨振宁对莫言发出的灵魂拷问。 杨振宁1964年入籍美国,2015年放弃美籍,这次对话正值北大115周年校庆之际,既是科学与文学的碰撞,也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在问莫言之前,杨振宁首先说了自己的感受,那就是和一个美国的(人)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面对发问,莫言展现了他在文学领域的造诣,他面不改色的答道:感受跟任何人都不一样,站在领奖台上,我变成了一个观察者,我在看瑞典国王、王后,当然我也看台下我的太太和女儿。” 不得不说,莫言的回答,很高明。不仅撇开了出身问题,还化被动为主动,将自己变成了观察者,而不是被观察者,让回答变得更加有深度,毕竟不管是在瑞典领奖台还是北大的对话台四周,莫言的获奖感受都吸引人注意。 值得一提的是,杨振宁是第一位获诺奖的华人,莫言是首位获诺奖的中国人,他们都是祖国的骄傲,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和幸福。
“你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是一个大学教授的儿子,我们走了不同的道路,当站在瑞典诺贝
仅供考
2024-10-08 11:29:57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