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注意照片中这个微弱暗黄的斑点,它距离我们大约130亿光年,也就是以光的速度飞

探影光月 2024-10-08 15:19:17

大家注意照片中这个微弱暗黄的斑点,它距离我们大约130亿光年,也就是以光的速度飞行130亿年的距离。那么天文学家是怎么看出它距离我们130亿光年的呢?这期视频就给大家详细解答这个问题。 视频中我们会从探索光开始,一步步解开光的秘密,最后讲解天文学家如何利用光得到遥远天体的信息。这也是研究光的一段发现史,希望大家可以收藏。 对于天体距离的测量,我们有很多方法,如视差法、标准烛光法。但对于像几十上百亿光年的遥远距离,却只有一种准确的测量方法,那就是红移测量。而要说到红移测量,就不得不提到弗朗禾费线。这是人们探索光的一个伟大发现。 故事要从17世纪说起。当时牛顿首次发现,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它会分散成如彩虹般不同颜色的光,即光的色散现象。牛顿把这种色散后的光称为光谱。虽然这个现象看似简单,它却是我们解开光中秘密的起点。 在牛顿得到光谱的100年后,1802年英国物理学家沃拉斯顿对牛顿的实验进行了改进,提高了色散后光谱的精度。他在太阳的光谱中首次发现了许多暗色条纹,但由于他认为这些暗条纹可能是仪器造成的,未进行深入研究。直到1814年,弗朗禾费的出现才让人们重视这些暗线的存在。 1814年,年轻的弗朗禾费设计出了现代的首款光谱仪。他通过光谱仪,在太阳光谱中发现了暗色条纹。但他与沃拉斯顿不同,弗朗禾费对这些暗色条纹很感兴趣,并猜测这些暗线可能源自光源本身。随着他对仪器的不断改良,这些暗线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多。他仔细测量了暗线的位置及波长,并在其他明亮恒星的光谱中也发现了暗线,但排列方式不同。这一研究表明,这些暗线应归因于太阳和恒星本身。 45年后,1859年的时候,两位德国科学家——物理学家基尔霍夫和化学家本生,发现在燃烧不同元素时,光谱仪上会留下不同的亮线。这些亮线与弗朗禾费发现的暗线相似,他们猜测这些暗线与元素有关。当连续光谱经过不同元素的冷气体时,连续光谱出现了暗色条纹,与燃烧元素产生的亮线对应,由此他们得出结论:暗线即元素的吸收线。 这一发现为我们研究宇宙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利用光谱中的暗线,我们可以揭示遥远天体的元素组成。人们为了纪念弗朗禾费的贡献,将这些暗线命名为“弗朗禾费线”。红移测量正是在光谱中的弗朗禾费线位移。由于这些暗线由元素吸收形成,其吸收线位置固定不变。 1912年,天文学家斯莱弗在测量螺旋星云时,发现这些星云中的暗线向红波段移动,这被认为是因它们远离我们时,光的波长被拉长,即红移。斯莱弗的这一发现将红移与速度联系起来。 1924年,哈勃在测量仙女座星云时,通过造父变星测量了其距离,发现该星云远大于银河系的尺寸,从而断定其是独立于银河系之外的另一个星系。至此,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拓展到银河系之外。 1929年,哈勃测量了其他星系的距离,并发现星系的退行速度与距离存在线性关系,即距离越远,速度越大。这一发现证实了宇宙在膨胀,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证据。这一成果也让红移与距离之间建立了关系,测量红移便可计算出星系的实际距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