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人人要考编!”黑龙江佳木斯,一女教师因病请了25年的假,可领了3年工资后,

花舞红尘 2024-10-08 17:15:19

“难怪人人要考编!”黑龙江佳木斯,一女教师因病请了25年的假,可领了3年工资后,学校表示请病假工资停发,女教师表示无所谓,有编制在就行。可退休时,女教师发现自己的编制没了。女教师大怒,将教育局告上了法庭。判决结果:恢复教师编制,而且还要补发25年间的90万工资! 59岁,本该是安享晚年的年纪,黑龙江佳木斯的女教师姚志荣却突然发现,自己“被退休”了。25年前,她以“病假”之名离开工作岗位,如今却面临着“无编制、无退休金”的窘境。 这起看似荒诞的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网友们纷纷化身“正义使者”,对姚老师的遭遇表示同情,同时,也对“25年病假”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然而,当我们拨开舆论的迷雾,冷静审视这起事件时,会发现,它所反映出的,远不止是个人与单位之间的纠纷,更暴露出当前编制制度下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公平与效率之争。 二十五载,真相何在? 1983年,风华正茂的姚志荣从齐齐哈尔师范学院毕业,被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二中学任教,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然而,命运似乎跟她开了一个玩笑。1997年,姚志荣以“身体抱恙”为由,请假前往北京治疗。这一去,便是25年,期间再未踏入过学校一步。 时间来到2020年,临近退休的姚志荣突然发现,学校的在编教师名单中,竟然没有自己的名字!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自己的人事档案,居然躺在原学校一箱废弃的学生档案盒里。 “25年病假”的真相究竟如何?为何人事档案会离奇“失踪”? 面对质疑,姚志荣坚称,自己当年是合法请假,并且一直与学校保持着联系。但校方却表示,姚志荣长期未履行工作职责,编制处理符合规定。 双方各执一词,真相扑朔迷离。 更令人费解的是,根据姚志荣的上诉状,她在2002年发现工资停发,询问学校财务后得到的答复是“休病假不能开资”。然而,2000年佳木斯市人社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佳木斯市市直财政统发工资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对长期病休人员的工资发放标准。 那么,1997年至2002年期间,姚志荣的工资是如何发放的?学校财务的说法是否属实? 这些疑问,如同重重迷雾,笼罩在这起事件的上空,等待着相关部门给出合理的解释。 “铁饭碗”的AB面:稳定与僵化的博弈 “25年病假教师”事件,将“编制”这个看似熟悉却又充满争议的话题,再次推到了公众面前。 长期以来,“编制”都被视为“铁饭碗”,代表着稳定、福利和社会地位。对于许多人而言,拥有一份“体制内”的工作,意味着生活有了保障,不必再为“996”、裁员而担忧。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铁饭碗”也不例外。 一方面,编制制度保障了社会公共服务的稳定性,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进入教育、医疗等重要领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一方面,“铁饭碗”也容易滋生“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躺平”思想,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缺乏创新活力。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编制”还可能成为某些人“钻空子”的工具,“吃空饷”、“占着茅坑不拉屎”等现象屡见不鲜,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也透支了公众对“体制”的信任。 以案为鉴:呼唤更加公平、高效的用人机制 “25年病假教师”事件,无疑是当前编制制度下乱象的一个缩影。它提醒我们,是时候反思和改革现行的编制制度了。 首先,要加强人事管理,完善请假、退休等制度流程,避免出现类似“25年病假”的“奇葩”情况。对于长期无法正常履职的职工,应建立科学合理的退出机制,既要保障其合法权益,也要维护单位的正常运转。 其次,要打破“铁饭碗”,引入竞争机制,让编制真正成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金钥匙”,而不是“养老”的避风港。可以探索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社会需求和单位发展情况,灵活调整编制数量和结构,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加强监督问责,对违规操作、管理不善等问题严肃处理,决不允许任何人利用“编制”谋取私利。只有建立起公平、透明、高效的用人机制,才能真正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5年病假教师”事件,或许只是一个偶然事件,但它所反映出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我们期待着,相关部门能够以此为鉴,加快推进编制制度改革,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公平的用人机制,让“铁饭碗”真正成为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金饭碗”。 (信息来源:原文登载于北晚在线在2023年4月25日关于《教师请病假25年未返岗,退休前发现编制“消失”,要求补发工资90万》的报道。)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