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南京,日本领事馆内的宴会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觥筹交错之间,一瓶特意准备的

洋洋爱说史 2024-10-09 12:09:03

1939年南京,日本领事馆内的宴会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觥筹交错之间,一瓶特意准备的中国特产“花雕酒”被侍者端上桌。几十名日本军官纷纷举杯,却没有察觉,杯中已暗藏致命毒药。一场精心策划的毒杀行动正在悄然上演。 詹长麟并非一般的侍者,他是军统的一名特工,已在日本领事馆潜伏两年有余。两年前,当他被派往南京执行潜伏任务时,内心便早已燃烧着复仇的怒火。 1937年,南京大屠杀后,数十万无辜百姓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目睹这一切的詹长麟,在心底暗暗发誓:总有一天,他会让日军为他们的暴行付出代价。 两年的潜伏生涯,詹长麟表面上是一个顺从的侍者,任劳任怨,深得日本领事馆官员的信任,实则时刻保持警觉,利用各种机会搜集情报。 1939年初,军统通过窃听得知,日军将举办一场重要的宴会,邀请多名高级军官参加。 这场宴会不仅是日军庆祝胜利的象征,更是清水留三郎——日军侵华的重要指挥官之一的到访欢迎宴。詹长麟意识到,千载难逢的复仇机会来了。 在将情报传回军统后,上级迅速为他准备了剧毒,并安排他伺机下手。然而,毒杀行动并没有想象中简单。 宴会的筹备工作受到了日军的高度警戒,所有食材和酒水都需经过严格的检查。詹长麟清楚,只有用最不起眼、最熟悉的方式才能把毒药带入宴会现场。 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詹长麟巧妙地将毒药混入中国传统的“花雕酒”中,借着这个名义成功将毒酒带入宴会。宴会开始前,他带着这瓶毒酒来到厨房,果然遇到了日军的例行检查。 日军士兵怀疑地问道:“你带的是什么酒?”他镇定自若地回答:“这是我们中国的特产酒——花雕酒,专门送来让大家品尝的。” 面对日军的盘问,詹长麟表现得从容不迫,用“家乡特产”的说辞巧妙地避开了对方的怀疑。 最终,他顺利地将毒药混入了花雕酒中,酒坛被端上宴会桌。毒药在酒中无色无味,几乎难以察觉。詹长麟心中一阵冷笑,这些日军的最后晚餐,正在缓缓展开。 宴会开始后,日军官员们毫无戒备,沉浸在欢声笑语中。觥筹交错之间,他们纷纷举杯畅饮,完全没有察觉杯中的酒已被人下毒。 詹长麟站在宴会的角落,眼看着一杯杯毒酒被端到日军官员的手中,他的心中充满了满足和紧张。 宴会的热闹气氛并未持续太久。毒药渐渐发作,酒宴的欢笑声逐渐变成了痛苦的呻吟。几十名日军高级军官突然感到剧烈的腹痛,面色苍白,额头冒出冷汗。 他们开始翻江倒海般地呕吐,身体扭曲,跌倒在地,痛苦不堪。宴会大厅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士兵们慌乱地叫喊,试图救助中毒的军官,但一切为时已晚。 此时的詹长麟,已在混乱中悄然退场。在军统的严密计划下,他早已安排好撤离路线,迅速逃离了日本领事馆。 行动结束后,詹长麟顺利脱身,安全撤离了南京。这一场毒酒事件震惊了驻南京的日军,史称“金陵毒酒案”。 宴会之后,日军的死亡名单迅速被公布,数十名高级军官和日本领事馆的重要人员在毒酒中丧命。虽然清水留三郎因被及时救治而幸免于难,但他的身体状况再也无法恢复到巅峰状态。 这次惨烈的毒杀行动无疑对日军的士气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同时也给那些与日军勾结的汉奸势力敲响了警钟。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詹长麟回到了南京。他从未在战后炫耀自己的功绩,也没有过多地谈论过往的毒酒事件。他在南京开了一家小旅馆,过着平凡而低调的生活,直至2008年去世。 詹长麟的行动展示了真正的勇士往往是那些默默无闻、在暗中为国家和民族奋战的人。他的故事,不仅是对侵略者的有力反击,也是历史的深刻注脚。

0 阅读:192
评论列表
  • 2024-10-09 17:09

    民族英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