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汪精卫的儿子回国祭拜。令人尴尬的是,来到了中山陵附近,他看到的是父母

从南谈历史啊 2024-10-09 20:26:17

2005年,汪精卫的儿子回国祭拜。令人尴尬的是,来到了中山陵附近,他看到的是父母的跪像,面对父母的跪像,汪文悌的泪水无声滑落,含泪说了一段话。 汪文悌,1928年出生于法国,是汪精卫与陈璧君的幼子。 然而,他的父母为了急于回国与蒋介石进行政治对抗,在他出生后不久便离开了他,将他托付给友人照料。 直到汪文悌到了上学的年龄,才回到国内,在父母的安排下就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一路念到毕业。 虽然缺失父母陪伴让幼年的汪文悌感到伤心,但也因此让他没有深陷父亲汪精卫的伪政权。 1946年国民政府清算汉奸时,他仅被判处一年半徒刑,缓刑五年。 但无论牵连多么轻,他的父母毕竟还是做下了令人不齿的事。汪文悌出狱后便心灰意冷地离开大陆,去了香港。 从此,他只想在一个没人认识自己的地方默默生活,尽己所能赎罪。 在香港求学、工作的那些年,他从不敢提及自己的家世背景。 然而,他汉奸之子的身份还是很快被人发现,接踵而至的是种种讥讽与奚落。 有人当面质问他,你父亲葬在孙中山先生近旁,难道不觉得有愧于中山先生?这样安葬,他晚上睡得着吗? 有人嘲笑说,听闻当年有部队炸毁汪精卫的墓地用了150公斤炸药,墓里的钢筋似乎也没起到保护作用嘛。 还有人问他,他的姐姐是真的反对汉奸,还是像他大哥一样,拿了钱就跑了? 面对这样的羞辱,连汪文悌的三姐汪文恂也不知该如何安慰这个备受打击的幼弟,她自己何尝不是走过同样的心路历程。 但是,这个看似文弱的弟弟内心却无比坚定。 或许从他选择修习桥梁建筑专业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决心要用自己的方式,为父辈的过错赎罪。 在香港大学攻读桥梁建筑专业,取得很高学术成就后,汪文悌又在八十年代主动为大陆的城市建设出谋划策,为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贡献自己的专业智慧。 他与南京的几所大学合作,培养了一批桥梁建筑领域的专业人才。 然而,在参与这些项目的过程中,他几乎从不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那些得到他指导的学生,也大多只知有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却不知他的真实身份。 汪文悌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赎罪、还债。 作为一名桥梁专家,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祖国基础设施建设添砖加瓦;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为培养年轻一代工程师、建设者倾囊相授。 他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稍许弥补父辈在历史上留下的过错,为自己汉奸之子的身份赎罪。这是他毕生的心愿,也是他77年人生路的主旋律。 2005年秋,汪文悌终于重返阔别50多年的南京。 他是应邀参加某桥梁制造项目而来,作为77岁高龄的桥梁建筑大师,他的到来备受瞩目。这次回国,他终于有机会完成多年的夙愿。 专业会议结束后,汪文悌带着一份沉重的心情,先后前往中山陵和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奠。 站在纪念碑前,他缅怀那些惨遭杀戮的同胞,感慨万千。作为加害者家属,他无颜面对那些亡魂。 然而,这一切还只是他心中愧疚的冰山一角。 离开南京后,汪文悌又踏上前往绍兴祖坟的路。 在汪家祖坟所在地,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映入眼帘:他的父母汪精卫、陈璧君的铜像竟然跪在那里,供后人凭吊。 汪文悌怔怔地望着那两尊铜像,思绪万千。他回想起母亲陈璧君在狱中度过的那些日日夜夜,回想起自己在香港求学时给狱中母亲寄钱的情景。 那个坚强的女人,曾经为了信仰抛家舍业,追随丈夫东奔西走;然而在丈夫做下了让子孙后代都不齿的错事后,她也难逃牢狱之灾,最终客死他乡。 汪文悌对着母亲的雕像,泪水夺眶而出。 铜像另一侧,是父亲汪精卫的跪像。他背弃自己的信仰,出卖自己的国家,最终葬身异国。而今,只剩他们的铜像,以最卑微的姿态跪在故乡的土地上。 面对父母的跪像,汪文悌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恸。 他缓缓跪下,向那两尊铜像磕了三个响头。"早就说过了,做错事就要受惩罚的!"他哽咽着说。 是啊,无论是做错事的父母,还是身为罪人之子的自己,这或许就是他们应得的惩罚吧。 多年来,汪文悌寄希望于用自己的力量赎罪,无论是培养桥梁建设人才,还是为祖国基建添砖加瓦,他都在默默偿还。 然而,站在父母的跪像前,他才猛然意识到,这一切或许永远都不够,永远无法洗清加诸在他身上的骂名。 他,注定要背负着"汉奸之子"的罪名,在赎罪的路上走到人生的尽头。 泪水模糊了汪文悌的双眼,模糊了跪在面前的铜像。 77岁高龄的他,跪在故乡的土地上,完成了这场迟到半个世纪的忏悔。 尽管前路漫漫,但他誓将为赎罪之路奉献余生。这,便是罪人之子的宿命。

0 阅读:191
评论列表
  • 2024-10-09 22:04

    做错事情的是他老子